第19章 奥运与螺母(1 / 2)

加入书签

莫文扬作为监考老师,也没闲着,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坐是坐不住的,他看考生们差不多都开始写起来后,就走下去一个个看。

  考生们的题目虽然五花八门,但基本上都围绕着奥运写,这无可厚非,最开始这个题目里,五个圈甚至是套在一起的,和奥运五环一模一样,目的就是往奥运方向引。

  但莫文扬虽然是写乡土文学的,风格却比其他出题的老作家们更先锋一些,实验性作品也不在少数,他建议把五个圈拆开,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最后虽然被采纳了,但看了一圈效果不明显,没有一眼就特别吸引人的文章出现。

  走了一圈,莫文扬都快睡着了,正琢磨着是不是这个考场的考生水平都差不多,没想到下一个考生的题目直接就把他给震了。

  题目:奥运与螺母

  副标题:大国崛起的明与暗。

  “这是……”莫文扬眉头一皱,直接站在旁边读了起来。

  这个题目是宋盏起的,他写得嗨了,丝毫没有注意到莫文扬就在身后。

  首先,看到五个圈,奥运是肯定要提的,甚至宋盏觉得,如果一点不提,有可能会直接被阅卷老师认为跑题0分。

  但是只提奥运没有新意,宋盏盯着五个圈看了半天,发散思维,它除了五环还像什么呢?

  最近做立体几何题让宋盏看东西都有了空间意识,五个圈不是只能横着排列,也可以摞在一起。

  就像……对,螺母。

  就是工厂里那个最细小,最基础,也是最不起眼的五金部件——螺母。

  螺母从上往下看,外侧是六边形,而内心是一个环,但从侧面看,螺母内臂是一环又一环。

  从五个圈想到螺母,毫无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是螺母呢?

  宋盏作为多年的杂志编辑,对社会风气和人们关注点的判断无疑是敏锐而准确的,尤其是作家群体。

  现在处于国家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会出现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不平衡,换言之,人的物质会更富足,但精神会更贫穷,更麻木,更缺失。

  快速发展的代表,就是奥运。奥运是国力的象征,我们能够申请奥运了,办奥运了,证明我们国力到了,影响力到了,被世界认可了。

  但是呢,人民就都生活幸福了么?

  不是的,那些看不到的角落,那些工厂,那些车间,那些一个个小作坊,那些没有上过学就投入无休止工作的年轻人,那些一文不值的青春,没人看到。

  他们托举起国家的工业和快速发展,却又像是大海里的每一滴水。

  人们只见大海不见水。

  他们就像螺母一样,一辆汽车,一台机器,身上全是螺母,但没人关心螺母,他们“消失”了。

  宋盏也就以此为文章的立意,去讨论国家崛起下的明面和暗面,那些不被关注的角落,那些无人在意的青春。

  而这,正是作家们最关心的,所谓小人物与时代脉搏的关系,社会的伤与痛。

  宋盏把自己的见闻用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以21世纪后国家发展的20年为维度,近乎纪实和预言结合的方式,描述着“螺母”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表达着自己的主题,为社会机器中的“螺母”呐喊。

  莫文扬也没有再继续走,就留在宋盏的身后,他知道自己不用再看了,这个考场里,不会有比这更好更深的文章。

  如果说其他的文章还停留在追逐辞藻和结构,那眼前的这篇文章,已经触及到文脉传承与时代意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