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万国来朝唯我大唐(1 / 2)

加入书签

李渊/李世民:“……”

安39山是谁?朝上有叫安39山的吗?

【不对不对,安禄山跳得,好像是胡旋舞!】

【三百多斤的安禄山,应该有两个尉迟敬德辣么大吧?为什么还能疾如风?】

【“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但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注:《旧唐书》)

【大唐唯一能跟秦王李世民比官职大小的,应该只有安禄山了吧?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兼任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将军、封东平郡王……】

李世民:“……???”

李世民差点忘了咋跳。

唐玄宗是有什么毛病吗??给一个朝臣封这么大的官?

节度使是有兵权的啊!!三镇的节度使??怎么不直接跟他把大唐分了得了??

这么封官,不出事才怪!

果然,绵绵续道:【之后安39山就造反称帝啦!安史之乱,几乎摧毁了大唐……】

李渊和李世民都听入了神,幸好还有朝臣在,三呼万岁之声忽然响起,绵绵吓了一大跳,差点坐到地上,心声也自动停了。

李世民如今也算是习惯了,反正唐玄宗还有很远,也不太着急,就回来坐下了。

大唐喝酒,必行酒令。

酒令有律令、骰盘令、抛打令等等。

骰盘令,简单来说就是掷骰子,抛打令则类似于击鼓传花,律令则是动嘴的。

但因为今天绵绵在,骰盘令过于热闹市井,抛打令又稍稍有点不好控制,万一绵绵想玩,伤着了什么的,所以还是行律令。

律令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急口令、拆字令、添字令、历日令、占相令等等。

大家平时都是作诗,但今天,行了最简单的急口令。

急口令在后世叫做绕口令,规则也简单,一句绕口令依次说过来,谁说错了就喝酒,还要唱个曲儿,或者跳个舞,实在不会就再喝一杯,有备好的伶人代行。

这样玩,绵绵能听懂,能看懂输赢,甚至还能小小参与,又有歌舞夹杂其中不会无聊,才会觉得好玩儿。

大家先指定了明府、律录事和觥录事,这是一种行酒令的令官。

“明府”一般是酒席上比较有威望的人,他负责监督整个酒令的运转。

“律录事”也叫席纠,负责宣令、行酒、判断是非对错,是动嘴的。

“觥录事”又叫主罚录事,是听席纠命令,负责跑腿上去罚酒灌酒的。

也没费多少事儿,就定下了淮安郡王李神通为明府、房玄龄为律录事,尉迟敬德自荐做了觥录事。

李承乾坐在李世民身后,把妹妹抱在怀里,那边挑选着人,他就给她仔细解释。

绵绵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头儿。

很快拿了签筒过来,律录事房玄龄上前,取了一签,读道:“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

下头注曰: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注:《玄怪录》)

这是一句非常常见的急口令,是说隋朝的大将贺若弼,取笑一个叫长孙鸾的侍郎,因为他年老口吃,头发也都掉光了,所以造出了此令。

绵绵悄悄开始学:“暖脑头脑脑……不坠,暖脑头脑吼吼……”

她努力到小嘴巴都翘了起来,李承乾被萌得一脸笑,小绵绵脸红了,一下子扭了过去,一遍一遍地念,念了十几遍也没念对,小团子不好意思地转了回来:“绵绵,嘴嘴不会念。”

“没事儿,”李承乾笑着揽住她:“阿兄也不会,我们看他们玩。”

小团子点头,坐在他怀里,看也看得津津有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