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突厥三步走(1 / 2)

加入书签

绵绵摇了摇头,小手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图图,亮惹一下。”她顿了一下,又改口:“小亮惹一下。”

李承乾想了想,精神一振:“会不会是攻下了突厥?”

绵绵眼儿大睁,猛点头:“对哒,就系那儿,亮惹一下下!一定系打败啦!”

历史上,在贞观初期,突厥曾遭遇天灾和内乱。

《旧唐书》中提过:贞观元年,“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

贞观二年,“频年大雪,六畜多死,国中大馁,颉利用度不给,复重敛诸部,由是下不堪命,内外多叛之。”

贞观四年,“突厥种落,往逢灾厉,病疫饥馑,殒丧者多。暴骸中野,前后相属”……等等。

因为天灾太多太严重了,死去的人到处都是,引发了瘟疫和内乱,矛盾日益加剧,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诸部相继反叛,互相争夺草场羊马等生存资源,打个没完,那时的颉利可汗,不得不向大唐寻求帮助。

而大唐,也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派人出使,调查情况,一拉一打种种,最终灭了东  突厥。

可还有一个薛延陀。

薛延陀假装臣服、暗中扩张,贞观三年自立为汗、贞观十四年向唐求亲,被李世民拒绝,之后关系恶化。

次年,薛延陀屯兵白道川向唐示威,被唐打败投降。

贞观十七年再一次求亲,李世民答应了,但薛延陀又拖延减少聘礼,惹得李世民翻脸,最终,贞观二十年一场大战,把薛延陀赶到了漠北,之后继续讨伐,薛延陀汗国彻底覆灭。

瞧,不管名字叫突厥还是薛延陀,这场与游牧民族的大战,其实又拖了十几年。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还曾犯过一个经常被后人诟病的错误。

李靖灭掉东  突厥之后,十多万突厥难民归降唐朝。

有人认为,应该把他们分散安置于各处,教他们耕织之法,让他们渐渐汉化。

而魏征认为,就算不杀,也绝不能收留,不然,假以时日,必会成为心腹大患,就如同晋武帝那时一般,导致之后五胡乱华的悲剧。

温彦博则说,大国王道,对天下人都该一视同仁,如今他们落难,怎么能不收留,那样太不仁义了,我们应该收留他们,教他们礼义,感化和教育他们……等等。

李世民最终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南部等,设立了羁縻州,让突厥原来的酋长做羁縻州都督,统领这些难民。

可惜,并不是所有帝王都有李世民的威慑力。

这些地方,胡化日渐严重,渐渐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后来安史之乱的首领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突厥人后代,叛乱的主力骑兵也多是突厥难民后代,后患无穷。

但,如今的形势,与历史上大不相同。

突厥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全死了,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而唐军又有了火  药。

热  武器对上冷兵器,那就是绝对的碾压。

所以绵绵习惯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历史,长孙冲两人也习惯地记了下来,送过去给李世民,也并不太紧张。

但,对李世民来说,这些信息可就太有用了……这种能影响国力的信息,任何时候都很有用!

数日之后,消息便传了回来。

李靖大军,打下了东  突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