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元帝降乩、张任学改总兵、城芦沟、黄道周经筵应对(1 / 1)
元帝降乩
正月,翰林院和都察院接到皇帝在平台上发布的诏书,号召百官广泛讨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
皇帝占卜,有仙人降下启示所说:“九九八十一年的气运流转,秦地的泾水、渭水两岸战火纷飞,战乱从秦地波及楚地,再到幽燕之地,数次战事和贼寇侵袭,使得众多公卿贵族被掠夺至长安。士兵疲惫不堪,百姓苦难深重,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哀鸿遍野。各家各户都在祈祷上苍保佑,每个人都渴望平安。洪水淹没魏地,秦川地区也损失惨重。流寇的肆虐将在几年内平息,然而紧接着又有新的战乱爆发。乱世之中,虎兔交替的年份战火纷飞,龙蛇交接之际更是荒年不断。”
皇帝又问,回答说“元帝曾有言,寻常时候不去干预,汉朝的将相之才很快就在眼前。”
张任学改总兵
崇祯戊寅(公元1638年)二月,河南巡按张任学被改任为都督佥事和总兵官,负责镇守河南省。在此之前,张任学曾期待能够获得巡抚的职位,并打算推荐丹阳知县张放。他强烈批评各地驻军不足以信赖,并大力主张文官中有具备奇才之人,能够抵御敌寇入侵。然而,当他接到这个改任命令后,心情十分沮丧懊悔。不久后,张任学就被逮捕了。
城芦沟
二月,朝廷开始芦沟在建城,称为拱极城。太监监督施工,并强行抓取过往行人参与劳役,极大地消耗了民间劳动力。城池建成后,面向北京的方向开设了一座城门,门额上书写“顺治门”;面向保定的方向则开设了一座城门,门额上书写“永昌门”。这两个名称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定数,十分蹊跷。
距离京城约四十里地的西南方向,有一条河流名叫芦沟河,也就是桑干河,民间有时也称其为浑河。在这条河上架有一座桥,名为芦沟桥,该桥始建于金朝明昌年间,芦沟晓月是京师八大着名景色之一,所建设的这座城池就位于芦沟桥附近。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强行征用路人做工,使得民间百姓疲惫不堪。而且同年十月,高起潜在芦沟桥一战中战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和兵力,即使拥有坚固的城池,也无法有效依赖作为屏障。
黄道周经筵应对
三月,皇帝结束经筵教学后,召集各位大臣询问关于保举和考选官员的问题,什么样的做法才能得到优秀的人才?
少詹事黄道周回答说,“培养人才就像栽种树木,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养育。现在的人才相比古代远远不足,尤其是在人才遭受打压和摧残之后,更需要深层次的培养和呵护。他又指出,在朝廷中立足的人才,关键在于内在的心术是否端正;而在边疆治理方面的人才,则要看其是否能认清并利用当时的形势。早些年,督抚等地方官员并未考虑周全形势,只是跟随贼寇的行动疲于奔命,结果并无成效,却总是借口兵力和粮饷不足。但实际上,历年累积的新旧饷银总计约有一千二百万两,足够供养四十万的军队。而现在,即便是宁锦三协的兵力总共也只有十六万人,似乎没有必要另外寻求更多的兵力来剿灭贼寇。”
庶子黄景昉请求宽恕郑三俊的罪责,皇帝表示,“郑三俊蒙昩不明,仅凭清廉这一点难以弥补过错。”此时南京应天府丞徐石麒也上奏,称郑三俊的清廉操守值得称赞。于是皇帝下令释放了郑三俊。郑三俊曾担任司寇一职,生活清贫,衣物只有一筐,连炊烟都不够供给,因为他判决案件时从轻处理罪犯而获罪。皇帝也一直知晓郑三俊的清廉,所以允许他回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