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吴三桂请兵始末(2 / 2)
二十六日癸未,李自成回到京城,吴三桂将定王留在永平,专程护送太子整军前行,一路上发布檄文,秘密告知远近各地城池相关情况。李自成听到消息后,将崇文、宣武门外的百姓赶出,拆毁民房,牵走牛马。
二十七日,吴三桂派人将檄文送到京城,声称反抗贼寇的义军即将进城,所有臣民应先为先帝服丧,准备好迎接太子。三十日丁亥,李自成向西逃走。五月戊子日初一,皇太子身处吴三桂的军中,向京城中的官员和百姓传达谕令,要求他们各自保持整肃,平静等待。京城百姓得知后,非常欢喜,相互庆祝。
吴三桂军队抵达榆河后,清国军队命令他们西行继续追击贼军,吴三桂请求护送太子入城,清军主帅不许,吴三桂便连夜将太子送到太监高起潜处。有人说太子潜逃到民间,从小道被送到皇姑寺。西江米巷的商人共同出资为吴三桂家举办了丧事,每副棺材、寿衣各花费百两银子。
初二日己丑,吴三桂军队追击至定州、清水河下岸,斩杀贼将谷大成,贼将祖光先坠马摔断脚,李自成屡战屡败。京城百姓翘首期盼太子的到来。初三日庚寅,京城官员在朝阳门外迎接太子,有传言说太子已到,官员们纷纷俯伏在地,等到车驾出现,才知道并非太子,人们惊愕不已,纷纷退去。
快到达城门时,吴三桂军队前方开路的人看到京城城头上已经插满了白标。原来清国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进入京城,住在武英殿。侍郎王鳌永进宫觐见,看到摄政王多尔衮与众人一同坐在地上,王鳌永悄悄退出。初五日壬辰,沈维炳、王鳌永、金之俊被授予官职,进入内宫,摄政王多尔衮命令官员们按照原职继续任职。大臣们又准备了劝进表,摄政王闭门不出,清国内院大学士范文程接待众臣。范文程笑着说:“这不是皇帝,我国的皇帝去年已经登基了,何来劝进之说。”于是传出摄政王多尔衮的命令,从初六日癸巳开始,为先皇崇祯帝在帝王庙设立灵位,举行哀悼仪式三天。随后讨论谥号和安葬事宜,商议采用隧道式安葬方式安葬崇祯帝,待丧事完毕后众臣削发以示哀思。礼部侍郎杨汝成说礼仪繁多,无法独自完成。摄政王多尔衮询问汉官中谁最贤能,沈维炳等人推荐李明睿,摄政王多尔衮立刻任命他为礼部左侍郎。李明睿以病为由推辞。摄政王多尔衮说:“你们的皇帝尚未安葬,明日就要让京城官民哭灵,没有神主牌怎么哭灵,没有谥号怎么书写神主牌。”李明睿听后悲痛万分。
摄政王多尔衮命令群臣在朝房讨论谥号,最终决定将先帝追谥为怀宗端皇帝,周皇后追谥为烈皇后,将他们神主牌位安奉在历代帝王庙。初六日至初八日三天,京城百姓痛哭流涕,如同失去父母。随后命令修建陵墓,众人认为田皇妃的坟墓宏伟壮观,李明睿将先帝安葬在中台,周皇后位于左侧,田皇妃位于右侧。《甲乙史》记载:初五日,庶吉士高珩、李呈祥拜访王鳌永讨论谥号,王鳌永说:“今日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高、李出城后就被劫持,滞留在通湾。范文程召集词林官,只有高尔俨应召,负责编纂崇祯史。高尔俨说:“詹翰一体,请他来。”第二天,何瑞征等人全部入宫,杨昌祚、林增志以自己受重伤请假,范文程表示同意。
范文程是上虞人,沈阳卫籍,他的祖父范鏓曾任兵部尚书。自沈阳陷落后,范文程历任官职至此。他每天坐在午门右侧处理政务,已经逝去的前朝学士倪元璐的家人,呈上请求扶柩回籍的文书,范文程派官员拿着令箭护送他们到了通湾,倪夫人乘坐轿子出城,如同在旷野上见到亲人般激动。
吴三桂追击李自成至保定,大败贼军,次日追至定州,夺取了贼军的大量驼马。又过了三天追到真定,将贼军赶出关外。李自成出关后,整顿队伍向西行进。
初六日癸巳,北京开始举行为先帝哀悼的仪式,五城御史监督各项礼仪。曹溶等五人因为摄政王有“照旧”的命令,此时如同真正履职的官员。朱朝铄是宗室子弟,他此时收到的书信上称 ,顺治元年,根据清国圣旨,像熊文举、杨枝起、朱徽等已经投降李自成贼寇的人,都应按照规定参加对崇祯皇帝的哭吊仪式。
五月初七日甲午,清国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杨仕聪的家眷逃出京城北城,他的门生方大猷派家丁护送。方大猷是蓟州监军,随吴三桂投降大清,现驻守通州。十一日戊戌,清国命令清空京城的一半用来驻扎军队,并将百姓全部驱赶出城。从此以后,京城内外的官员百姓都剃发易服。自洪武戊申年()至此,明朝共延续了二百七十八年。
钱士馨(又名钱甹只,明末文人,着有《甲申传信录》)说:“陈沅(陈圆圆)身价千金,都是官府敲诈勒索百姓的血汗钱。”清军是凭借李自成杀害吴襄全家的后果,才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夺取了明朝江山。陈圆圆难道真的这么倾城倾国吗,竟然只是区区一个妇人的缘故,就使得吴三桂忠孝之道两度丧失?”
我考察吴襄被杀的情况,有的史料记载为李自成得到一封书信后,杀掉了吴襄的家人并将吴襄押往东方,等到李自成战败后,李自成砍下吴襄的首级,悬挂在高高的旗帜上,然后率军撤退。如此看来,吴襄在战争开始时尚未被杀。然而,如果李自成刚刚战败就杀害了吴襄,吴三桂又怎么会忍心派人与李自成议和,这是不可信的第一个理由。另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回到京城后,听说吴三桂向四方发布檄文,才杀掉吴襄,也就是说吴襄被杀是在议和之后。那么,在议和期间,吴襄还在李自成手中,吴三桂为何对此毫不提及,而且也没有听说有关人质交换的任何消息,这是不可信的第二个理由。史书及流传的传闻都记载李自成最初出兵时就杀害了吴襄,这似乎更接近事实。
译者注:1.原文中的“韦孝宽”,字敬远,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南北朝时期着名将领,一生征战,屡立战功,尤其善于守城,被誉为“北朝第一名将”。
2.原文中的“祢衡”,字正平,东汉末年平原郡般县(今属山东乐陵西南)人,机智过人,能言善辩,性情刚毅耿直,曾经将全身衣服脱光,痛骂曹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