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邱瑜(1 / 1)

加入书签

邱瑜,号鞠怀,湖北宜城人,天启乙丑年(公元1625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贼军逼近京师,十八日晚上,邱瑜在朝房与众臣商议对策,直到四更才回到寓所。他唤来长子邱之敦说:“形势危急,你自行打算,我将赴奉先殿。”邱之敦问这是何故,他说:今日皇帝唤我们召对,说大家在奉先殿共同赴死。

  邱瑜取出一块黄绢放在袖中,次日清晨入朝,只见宫女慌乱而出,而皇帝下落不明,此时贼军已经过了城门。邱瑜逃至铁匠胡同,遇见友人胡季宣,胡季宣就邀请他避难。邱瑜想要自缢,但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中午时分,邱之敦赶到,邱瑜对他说:“我已经决定一死,我不过是凭借几篇文字,得以高中进士,享受厚禄,如今世道大乱不能匡正,国君危难又不能救,我是天地间有罪之人,死后应该暴露在平子门外,作为警示那些尸位素餐的臣子。”邱之敦悲泣,邱瑜安慰道:“不要哭,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如果能死得其所,就是虽死犹生。”他告诉邱之敦:“得了寒疾后不出汗,五日后就会死。如果去年染疫而死,不是更好吗?你要好好读书,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尤其要知道纲常二字。你弟弟投降贼军偷生,不是我的儿子。”

  原来,邱瑜次子邱之陶于壬午年(公元1642年)被贼寇首领曹操罗汝才俘获,后来又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出征与孙传庭大战时,邱之陶盗取令箭逃走,穿过敌营逃至黄河岸边,却被抓回。见到李自成后,邱之陶破口大骂,李自成怒而将其剐杀。当时贼军还在河南嵩县,邱瑜不知道此事,所以责备邱之敦随贼偷生。

  随后,邱瑜命邱之敦离去,准备静夜自缢。傍晚时分,随从引领贼军进入胡季宣家中,将邱瑜带走。路上遇见邱之敦,邱瑜递给他一张绝命词。绝命词前有诗云:“百岁春光强半过,匡时力短愧鸣珂。诗书万卷多无用,惟有先贤正气歌。”后面写道:“天崩地坼,我辈读书明道,岂能苟且求活。一月纶扉,廿年玉署。虽事柄不由己操,而大义安可不立。毕命投缳,畅然无憾,吾儿勉旃忠孝,勿为过伤。长途孤衬,势难自达,到处青山,可埋吾骨,何必故乡。”等内容。

  当晚,贼军将邱瑜押至窝铺,派两名贼兵看守,邱瑜求死不得,后被押至刘宗敏处,逼迫他交纳助饷,遭受百般侮辱,又被押回寓所。邱瑜乘机吞服冰片而死。长子邱之敦以纯孝闻名,现流寓湖州。

  《忠逆史》记载:邱瑜,湖广襄阳府宜城人,公文上记载他被夹棍夹打而死。《北游纪略》记载自尽,而《面各单》又说他与陈演等人同日被害,故将他放在“诛戮大臣”内。《编年史》则记载他是自缢而死。

  贼军占领京师后,一时之间,许多大臣纷纷以身殉国,稍有犹豫不决,就会被拘禁在朝堂上,遭受酷刑拷打,被迫献金。虽然数额多少不等,但都难免交纳。献金数额不能满足贼军要求,仍然要受刑,受刑过后,许多人无法忍受而自尽。到这时,已经晚了。与其受辱而死,不如保全名节而死,这样也得名义兼得。然而,谈论此事很容易,真正去做却很难。但作为人臣,无论先后,只要一死,也不失为君子。

  我的评论是:世人指责邱瑜,是因为他死得晚且遭受酷刑。然而,遗书是在被俘之前所写,被俘即是城破之日,事情没有如他所愿,应该给予他宽容。像邱瑜这样的人,我认为即使不能与吴桥的忠烈相比,但比陈演(井研人)、魏德藻(通州人)等人强多了,不可同日而语,但世人为何要苛求于他呢!

  懒道人善观气色

  崇祯末年,京师有一位被称为“懒道人”的人,他经常出没于东直门附近的关王庙,行踪飘忽不定,从不透露自己的姓氏,却擅长观察人的气色,预言吉凶之事,且往往很快应验。锦衣卫指挥张同方对他极为敬仰且信任。二月间,张同方邀请懒道人到家中饮酒,并与他弈棋,期间谈及未来的祸福之事。当时京师看似平静无事,懒道人却突然劝张同方全家南迁。张同方说:“再过两年我就能升任理刑官,为何要离开呢?”懒道人回答:“能否升任理刑尚不确定,但遭受刑罚却是必然。”张同方心中犹豫不决。

  又过一个月,懒道人前来告别,张同方问:“仙师,您说我未来的吉凶如何?”懒道人指着空中一只飞过的乌鸦说:“你看这只乌鸦,马上就要坠落而死。”张同方意识到这是不祥之兆,问道:“我能否逃脱此劫?”懒道人回答:“四面八方皆是罗网,贫道先前的话你不信,现在我也无力救你。”说完,懒道人飘然离去,前往东直门外。张同方心中只是忧虑自己会在朝廷中犯事,便在卫堂上以生病为由请假。等到城池陷落,张同方与二百多名武职人员一同在中吉门外被斩首,懒道人的预言最终应验。

  那时,还有一位名为知一禅师的人物,其事迹另载于吴易相关事件中,此处不再赘述。

  附记

  蔡生,福建人,擅长天文。崇祯初年在京师对无锡进士唐孟津说:甲午年有变故,当时没有人相信,直到现在验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