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吕祖”百字碑之修身记,《清静经》实修解读。(2 / 2)

加入书签

  月君解读:

  清者,为纯净的心灵意识。是其浊者,不纯净的、浑浊意识的本质。

  即曰:真是假相的本质,无是有的本质。

  动者,静下来的基础,是明白动由静而生。动的背后就是静,是空无。

  人能时常保持清净、纯净的心灵意识,不被各种幻相杂念,由善恶定义而生的事物绑定内心,不被定义本是纯净的心,自然回归天地合一,回归空无,回归纯净意识的本质。

  注:本文解读,仅为作者实修经验见证事物的本质,从而依靠经验解读。

  不代表是否原版文字,是否对证文字游戏翻译。仅供实修参考。

  月君:《清静经》实修解读(②)

  正文: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月君解读:人的灵魂本来就是清净的,个体的意识是纯净的,但是人心容易被产生的头脑心智干扰灵魂的清净,头脑心智基于认知知识而构成,此为假我。

  人的内心本来喜欢清净,但是容易被认知的各种欲望而诱导而迷失。

  正文: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月君解说:若常能观自己欲望从何处而生起,何处而渐灭。

  心自然清净,任杂念自生自灭唉,回归原处,自己不执着此欲望的生起和去往哪里,不执着好坏善恶所形成的结果。

  则灵魂清净,内心自在,顺其自然,自然六根清净,欲望不执,欲望则自灭。

  正文: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月君解读:不能观心的动静欲念渐灭者,为心神无法自控,欲望也不懂如何生起。

  能观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心没有任何可以左右,凡有左右你的念想,皆为相也,相为认知的幻相也。

  心受幻相所迷,则当真入幻,幻中则妄念不断,自发而生,永无止境。

  相的背后是空,空是你的心,心若无执着任何认知的相,则幻自破,一切为心的认知投射的镜相也。

  正文: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月君解读:若知思想,形相的本质为自己的心所化,自然见虚空大道也,观空非空,空有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也是空,无即有,有即无,达到无分别之心,心自住于平等无二的真空大道中。

  即无分别心,即明白万事万物,皆由尔等之心所生,所投射而出,一切不过幻梦一场,游戏一场,欲望岂能左右自己?岂能为此而恐惧?

  正文: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月君解读:欲望即不生,没有了执着,就是入了真空大道也,真心常于真空相合,而观照万物,即得真我。

  真我常清静,假我则消散,头脑种种认知归于平静,如此清静,已为真道,合道也。

  正文: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月君解读:即入真道,名为得道,证道也。虽然得道,但是实无所得,只是明白了一切都是心所想,心所执,创造了种种体验而已。此等意识体验中与万物相合,名为得道,能证者,可传得道之法。

  正文: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

  月君解读:上士观者无争,常住清静之心中,观二元善恶之争,明白皆为心的认知而生争斗,而生烦恼。

  下士不观者好争,是被种种认知所带偏,形成固有的观点,习惯用自我认知去维护自己的认知世界。

  无分别心的观者,不执着德行,不执着维护假我,虚伪的小我。

  执着德行的假我,则执着用种种认知的德行来维护自己的各种面貌,各种身份角色,入戏太深,越演越入幻,越执着当真。执着于此,本无道德可言。

  正文: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

  月君解读:众生不走此清静之道者,而生出种种二元对立、对抗之心,导致妄想不断,烦恼杂念不断。

  即有二元对抗的妄念,则惊扰心神不宁,心神则执着万物,被万物干扰,即执万物,则贪生怕死,欲求不断,皆为烦恼。

  正文: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求的越多,烦恼越多,苦海无尽,欲望无尽。

  身心则入幻,入幻者,处处皆是苦海,心执着所见,处处皆为烦恼。

  人心所见只有黑,没有白,也没有清静之心。不懂所见背后的本质有善,也有无我,不执着的心,或者两者对换。

  无我(纯净的心)+有我(有角色身份标签的心)+认知善恶皆为心所认知观念,都是心物一元的。

  无我观有我身份角色而生种种认知观念,为道日减,从种种认知观念组成的身份角色,回归纯净的心,才是真道也。

  看不见者,因此,而流失清静之道。

  正文: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月君解读:清静之道,是个体意识纯净的本性,悟者自观,观者得道,心常处在清静之中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