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十五狂入住学舍(1 / 2)

加入书签

穆浅染静静听着,直到他讲完,方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那你现在还想要成为你弟弟的左膀右臂吗?”

  陈君摇头:“不是想,是一定会。”

  而后又轻声道:“只要弟弟需要。”

  闻言,穆浅染的眼底闪过一丝动容,也有了些许庆幸。

  为眼前这个少年的坚定信念而动容,也为即便有了自己这个变数,陈君依旧是那个陈君而感到庆幸。

  但也正因如此,她更想要尽自己所能,让这个少年

  “那么……为师还是那个问题,你自己呢?”穆浅染起身,摸了摸少年的发顶,声音十分轻,“作为陈君……或者说,作为南启的大皇子沐宪,你自己的志向呢?”

  “衍书,你可以继续这么大公无私,也活得自私一点,前提是……你能过得开心。”

  “好好想一想,希望下一次,你能给为师、给自己一个答案。”

  ……

  留下这些话,穆浅染便离开了,而直到书房的再次被关上,陈君也没能给出答复,一开始,他甚至觉得这不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先生却说,这个问题必须要思考,要求他每天都要想,想出来了再告诉她。

  “在没有想出来的时间,你便还是做回我的小厮吧。”

  “回去整理一下先前的小厮业务范围,明天开始走马上任。”

  “哦对了,这事你先别给你师弟说,省得他回头闹起来。”

  ……

  说完这番话,穆浅染便挥一挥衣袖离开了,只留下还在怔愣中的陈君和……不知何时空了的碗。

  看着连汤都没留下的空碗,陈君混乱的脑子里蹦出“先生什么时候吃完小馄饨?”的疑惑。

  次日一大早,穆浅染和一众学生用完早膳便往县学去了,经过这几日周颉等人的表现,她已经很放心他们去住宿了。

  因此今日提前出发,也是给几个孩子安排学舍。

  一同出发的,还有陈君这个新上任的旧小厮,少年替自家先生拿着书籍,再次和周颉等人统一行径。

  至于唯一落单的穆子修……还抱着自家爹爹的枕头睡得香甜呢。

  于是这天清晨,甲乙丙丁四个班的学舍成功满员。

  给周颉等人办理入住手续的,是司计洛七杉,原本他想给穆先生的学生单独安排几个学舍,只是被婉拒了。

  穆浅染给出的理由是——不想太引人注目。

  这话若是别人说,怕是还有几分可信度,可若是穆先生……

  想到这十五个孩子入学第一天造成的轰动,洛七杉默默咽下话,只装不知地应和。

  很快,周颉等人的学舍便安排好了,合住的大多都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几人将行李搬进去时,大多学子还没睡醒呢。

  作为善解人意的少年人,周颉等人自是干不出通过打扰同窗休息来高调,便只是将行李先放在学舍门口,继而结伴围着学舍外围开始晨跑。

  跑第一圈时,学舍十分安静,只能听得到十几名少年稳健的步伐。

  跑第二圈时,已经有零星的学子探头,但也只是疑惑地看了几眼,便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跑第三圈时,周颉等人在路上碰到了熟悉的面孔——绥阳十一才。

  两方人马在上舍与内舍的学舍交界处迎面碰上。

  “学兄们安!”

  少年们停住脚步,齐齐朝洛闻等人行了一礼。

  “你们这是……”洛闻有些好奇。

  “我们在晨练。”周颉解释道,“今日刚办理的入舍手续,同窗们还未起身,吾等不好打扰,便决定围着学舍跑步,消磨时间。”

  跑步?消磨时间?

  绥阳十一才听着这话,觉得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异感。

  读书人,消磨时间的方式……不应该是看书么?

  “先生说,科考不仅比学识,也比身体素质,便让我等每日晨昏皆须锻炼。”

  许是猜到学兄们的疑惑,周颉继续解释,话毕,又朝几人行了一礼道:“时间不早了,我等不耽误学兄们去用早膳了。”

  洛闻一行人有心想再问些什么,却还是颔首离开。

  他们上舍每日的上课时间比外舍要早一刻钟,再不去用早膳,确实要来不及了。

  待目视学兄们离开后,十五名少年才继续朝气蓬勃地慢跑。

  行至拐角处,洛闻等人还是没有忍住回头看了一眼,继而低声嘟囔道:“好像……确实看着比咱们精气神好哇。”

  “先去用早膳罢。”

  洛闻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太多,毕竟自家父亲特地叮嘱过他们,暂时不要在书院中透露太多穆先生的身份。

  ……

  直到周颉等人结束长跑,甲班的学子还有乙班的学子房舍才陆陆续续打开,唯有丙班和丁班,大部分还在呼呼大睡。

  “咿?学规里不是说该这个点起么?”周渊不解地掏出一本《县学学规》,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

  【卯时四刻起,辰时用晨食。】

  “这都过卯时四刻了,怎么还没动静?”

  “懒散,真是懒散。”

  少年们连连摇头,以前在丹平村时,先生也是要求他们辰时用完早膳,辰时一刻到达村塾。

  他们每次都生怕自己迟到了,几乎还没到辰时就到村塾,然后开始晨读。

  哪像县学的学子们,居然如此懒散?

  此刻,丹平村的少年们恨不得拿着铜锣冲进房舍,一锤将那些虚度光阴的同窗震醒。

  “只要早课不迟到,先生们便不会责罚。”

  打听到消息的周霖解释道,“毕竟大多都是出资入读,监管的夫子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众人连连摇头,这一刻,他们与昨日苦口婆心的夫子狠狠共情了。

  他们不能理解,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同窗竟如此不珍惜,竟是还睡得着?

  真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果然,先生说的不错,这世上的许多事,本就不能用公平来衡量。

  有些人,一出生便含着金汤匙,衣食无忧,前程似锦。

  而有些人,却不得不背负着一座大山婆娑前行,行差踏错后,便再无翻身的机会。

  丙班和丁班的大部分学子,都是前者,而他们……是后者。

  “县学的管理模式如何,我们不必介怀,也没有资格去干预,做好分内之事便可。”

  正如先生所说,他们既然决定不了先天因素,就努努力改变后天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