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1 / 1)
楚怀王被尊为义帝后,项羽安排其移居湖南长沙,却暗中指示英布在其迁移途中将其杀害,自此,国家权力完全落入西楚霸王项羽手中。
项羽为消除隐患,将偏远荒凉、人口稀疏的巴蜀、汉中之地划归刘邦,同时指派三个降服的秦朝将领在刘邦四周驻守,严密监视刘邦的一切动静。在这三人之中,章邯尤为重要,项羽特意命他在扼守咽喉的战略要地驻扎,若刘邦意图出关,必然要经过章邯所在的区域。
汉王刘邦明了自身实力尚不足以与项羽抗衡,尽管自己率先攻入关中,却被分封到了最为偏远艰苦的地方。然而刘邦只好忍气吞声,表面上遵循项羽的安排,率军前往巴蜀之地。通往巴蜀的必经之路是一段险峻的栈道,待刘邦全军顺利通过栈道后,张良向刘邦献策,主张销毁栈道,此举既能显示无意争霸天下,又能防止项羽可能的赶尽杀绝。刘邦听后深以为然,便下令将栈道付之一炬。
栈道被焚的消息迅速传至章邯耳中,章邯信以为真,认定刘邦将会安心留守偏远之地,因此放松了警惕。然而,刘邦的部将和士兵们对此并不知情,他们对未来感到绝望,以为注定要在巴蜀度过余生,每日都有士兵选择逃离。刘邦见此情景心急如焚,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出多久他的军队将会流失殆尽。
此刻,夏侯婴向萧何引荐了一位看似平凡的士兵,称其乃难得一遇的奇才。这名士兵名叫韩信,出身寒微,个性坦荡豪迈。在家乡时期,韩信生活困顿,甚至无法为母下葬,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当地亭长看出韩信志向非凡,便邀其居住家中,但亭长之妻对他颇有微词,韩信不堪忍受,愤然离家而去,幸得一位河边洗衣的老妇慷慨救助,才得以免于饿死。后来,一名年轻的屠户侮辱韩信,要他从胯下爬过或与其一战,韩信不愿与其纠缠,选择了忍辱从屠户身下爬过,此举招致了邻里们的嘲笑。待全国反秦起义烽火燃起之时,韩信离家投奔项羽,屡次向项羽献策,却未得到重视。项羽入主咸阳后的诸多举措失当,使韩信认识到项羽难成帝王霸业,于是他转投刘邦麾下,跟随刘邦来到巴蜀封地。然而在刘邦军中,韩信依然未能受到重用,只担任了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职务,后因触犯军法,与其他十余人一同被判死刑。行刑之际,韩信瞥见夏侯婴经过,大声呼喊:“汉王若欲得天下,为何要斩杀有谋略之人?”夏侯婴听闻此言大感震惊,一个普通士兵竟能洞察高层秘事,他细观韩信,认定其英勇睿智,确有过人之处,于是出手相救,保住了韩信的性命。
萧何与韩信交谈过后,察觉其才识卓越、深思熟虑,遂将韩信推荐给刘邦。然而,刘邦起初亦如同项羽一般,认为韩信无显赫战功,难以令人信服。韩信见汉王态度如此,不禁心灰意冷,眼见部下纷纷逃亡,他也决定离开巴蜀。
就在韩信牵马离去的那个夜晚,身后突然传来萧何急促的呼唤声。原来,萧何发现韩信离营后,立即快马加鞭追赶,一番苦口婆心终将韩信劝回。萧何此次严肃地告知刘邦,若欲成就天下大业,韩信实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并请求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今后一切军事行动皆由韩信指挥。于是,刘邦筑起祭坛,斋戒沐浴,于全体将士面前正式册封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虽然哗然,但只能服从命令。自此以后,在萧何和韩信的辅佐下,刘邦步步为营,向东挺进,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较量。
刘邦首先向韩信请教对抗项羽的良策,韩信指出,论军事实力,项羽无疑居首,其一声号令无人敢于违抗。但项羽缺乏智谋,作战依赖蛮力,虽怀仁慈之心,却犹豫不决,且生性多疑,每至一处常施以烧杀抢掠,人心丧失殆尽,现今他又违背了楚怀王的约定,普天之下,愿真心归附者寥寥无几,必定会有反叛者涌现。韩信继续分析,沛公刘邦入关中时,爱民如子,深受秦地百姓拥戴,按理说关中王应由刘邦担任,却被项羽强夺,百姓对此无不惋惜。倘若刘邦起兵,百姓定会站在他这一边。项羽旗下的三位秦军降将,因项羽曾坑杀了数十万秦军,他们心中积怨已久,刘邦可利用这一点,或联或伐,逐一拿下他们的封地,如此一来,胜算便会大大增加。
刘邦听罢韩信的策略,欣喜不已,悔恨自己未能早日重用此人。韩信又建议刘邦可以假借修复栈道之名,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吸引三位秦将注意,而主力军队则从隐蔽路线出发,给予他们出其不意的打击。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的二月,刘邦精心策划了一场战略伪装,派遣猛将樊哙率领一支工程部队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以此作为转移视线的手段。与此同时,刘邦亲自率领主力军悄无声息地穿越秦岭崇山峻岭,对毫无防备的章邯实施突袭,犹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章邯的驻地形成了严密包围。直至此刻,章邯才恍然领悟到刘邦的真实图谋,然而为时已晚。尽管章邯拼死抵抗,无奈局势已然不利,最终陈仓城被汉军攻克,章邯被迫带领剩余部众突围,但终究未能逃脱汉军的追击,其残部最终被悉数歼灭。紧接着,刘邦的军队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另外两位秦朝降将的封地,全面瓦解了项羽设置在刘邦周边的防线。由此,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正面冲突正式升级,楚汉战争的大幕就此揭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