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1 / 2)

加入书签

两宋的国策很简单,就一句话。

  那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从此以后,文官集团彻底掌控了两宋的政权。

  文官集团也从两宋一直延续到清末。

  持续的时间也长达一千年之久。

  不过文官集团并不是某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的联盟,而且没有设置准入堡垒。

  只要有能力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实现阶级跃升。

  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所以士大夫阶级远比旧贵族势力更健康,也更有活力。

  虽然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对文官集团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明朝的国策和两宋相差不大,都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因为文官集团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远比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要对付的五姓七望的势力庞大得多。

  可以说,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士大夫阶级。

  而统治者始终都只能依靠读书人来帮忙治理天下,教化百姓。

  所以勇猛如朱元璋,也只能拿个别或者一群官员开刀,但是始终不敢对付士大夫整个阶级。

  甚至还对士大夫阶级采取拉拢的政策。

  比如说士绅不纳粮,不缴纳赋税等等。

  大明的赋税制度十分奇葩。

  比如说商税收的很低。

  又比如说士大夫阶级不用纳粮等等。

  只要有本事考取了功名,成功跻身士大夫阶级,那么恭喜你,你这辈子基本上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哪怕只是考取最低等的秀才功名,不但可以免除徭役之苦,而且还可以见官不拜,家中如果有良田的话,还能免税呢。如果成绩好,每年还能在朝廷领取一定数量的廪米俸禄。

  这还只是最低等的秀才功名。

  如果是举人或者进士,更不得了。

  不但有官做,而且还会有人主动将良田双手奉上。

  这可不是贪污行贿。

  而是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土地都可以免缴赋税。

  所以很多有土地的百姓为了不交赋税,就会主动将家中良田转赠给有功名的读书人,用这种法子合法避税。

  这种合法避税的法子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清朝雍正年间。

  世人皆知。

  所以明清两朝投献’之风盛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大家一起薅朝廷的羊毛。

  所以明末的时候明朝中央政府财政崩溃,中央政府的国库里连老鼠都能饿死,但是民间有钱人比比皆是。

  反贼李自成打进燕京城,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之后,闯逆在燕京城大肆搜刮,竟然搜刮出足足7000万两白银。

  但是在燕京城还没有攻破的时候,崇祯皇帝竟然连一万两的劳军银子都拿不出来。

  那么大明帝国的钱在哪儿?!

  就在这些为富不仁的士大夫手里。

  清朝建立之后,康熙帝为了“仁君”名声,对士大夫阶级也十分优厚。

  所以导致康熙后期国家财政崩溃。

  一直到雍正这个狠人登基称帝之后,一方面制定各种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启用酷吏。

  双管齐下打压士大夫阶级。

  清朝的财政崩溃局面才得以缓解,也才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可以说,清朝如果没有雍正帝的话,估计最多延续到乾隆这个败家子就会被推翻了。

  不过雍正帝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好名声。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因为他对读书人太狠了。

  历史上只要对读书人狠的皇帝,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暴君,反正在历史上都没有什么好名声。

  读书人就是这点狠。

  我在现实中对付不了你,那就用笔写死你。

  这叫做精神胜利法。

  那么,雍正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政策打压和限制士大夫阶级呢?!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

  火耗归功。

  前者的意思是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

  导致投献'之风戛然而止。

  第二条的意思是废除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人头税,将人头税摊入田赋之中。

  最后一条则是将火耗全部归功,从源头上制止了官员和胥吏合法贪污。

  三管齐下。

  不但延续了清朝的寿命,而且还增加的中央朝廷的收入。

  所以雍正在朝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几年,但是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康熙造成的乱局面给收拾了,还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份丰富的家底,供乾隆挥霍。

  除了雍正,叶瑾对清朝的其他11个皇帝都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雍正帝确实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