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小学复课(1 / 2)

加入书签

方家镇是方家镇人民公社机关所在地,也是向明县政府机关所在地。

  城区有县办的两所小学,设在东门和西门。

  东门的校名为第一试验小学,西门的校名就叫西门小学。

  这两所小学的招生对象是城区居民子弟。

  方家镇人民公社的社员子弟,一般情况下是难以进入这两所小学上学的。

  方家镇人民公社有自己的学区,学区办有一所中心小学,设在离城区五里的文埠大队。

  学区中心小学招收的是各大队的初级小学毕业生,有3年级到5年三个年段,实行寄宿制。

  年龄小的1、2年级学生,是由各生产大队所办的初级小学承担招生教学的。

  所以公社所属的每一个生产大队都办有一所初级小学,招收10岁以下的学龄儿童。

  照前大队虽然也靠近城区,离城区距离最近的生产队不到5里路,但因为是属于农村,其社员子弟不属于实小或西小招生对象,只得也自己也办一所初级小学。

  初级小学毕业的学生,成绩好的,自然直接升入学区的中心小学继续“深造”,成绩差的,要么留级,年纪较大的不好意思留级,只得辍学回生产队务农。

  要么留在家里帮父母干家务,要么出工攒个半劳力的工分。

  比如青牯佬的姐姐七七,就是读完大队的初级小学成绩差不能毕业,又不好意思留级,只得辍学了,回到生产队,带带妹妹,或出工,也算半个劳力,可攒5个工分。

  初级小学现在因为遇到了全国性的自然灾害,生产大队物资经费缺得厉害,无法给学校提供足够的物资与经费,老师都快饿死了,哪里还能坚持教学。

  各个大队、各个生产队的食堂都名存实亡了。

  生产队的社员早就缺粮了,都靠吃野菜、啃树皮度日,哪还有余粮供给老师吃。

  老师也是人啊,也要吃饭的,没有粮食供给,他也难以坚持给学生上课不是?

  所以,大队办的初级小学纷纷放假停课,是公办的老师都回城了,民办的老师则各回各家,自己去找食吧,什么时候复课,遥遥无期。

  方臻明此时刚调到大队部,担任副大队长,主抓工副业生产,分管教育、工业和物资(含返销粮)的分配调拨等工作。

  这是大队长方锦新盯上了方臻明手里掌握的物资渠道与人脉,抢在公社主任面前,特意调他来大队部,分工也是往物资方面着想分的。

  其实,方臻明手里到底有没有资源,作为当事人,方臻明心里是最清楚的。

  他不过是“土地伯公”的背锅侠,背了个名声,第六生产队与井角头代销点的物资,都是他从他的战友那儿调剂来的。

  他的那些莫名的战友也是他的背锅侠。

  (嘿嘿,方子怡搞出来的这个子虚乌有的“土地伯公”梗,还真是“害”人不浅啊!)

  所以,升职他并不怕,而且很喜欢,哪个男人没有升官梦呢?

  当年在部队,要不是负了伤,没办法继续留在部队,他也不愿意退伍,毕竟那时他已成为一名副连长了,要是继续留在部队,如果侥幸没有牺牲,混到现在很有可能都升到团长、营长去了。

  部队里团长营长,跟地方的县长、公社主任也差不多了吧?

  现在不过是升任一个小小的副大队长,怎么能与部队上的团长营长比呢?

  严格来说,根本不算啥子升官。

  所以让他担任一个生产大队的副队长,他心里一点也不虚。

  关键是让他分工抓的工作,那才是让人头痛的事。

  工副业?

  还分管教育、工业和物资的分配调拨?

  要是仅仅混混日子也没啥,但是他是一个想混日子的人吗?

  想混日子,还不如留在生产队当队长,背靠“土地伯公”的支持,他不更惬意吗?

  他既然来当了副大队长,就是想要做出一些政绩的!

  是,的确是,他现在手里的确是有些物资,但那是“土地伯公”照顾方家祠堂的,他如果拿出来给全大队分享,“土地伯公”会答应吗?

  虽然“土地伯公”答应他,会全力支持他。

  但“土地伯公”毕竟是方家祠堂的“土地伯公”,手里会有那么多物资吗?

  他犯难了,不知道要怎样跟“土地伯公”开口。

  但是再难也要开口了,因为他都上任了。

  手上真的没有多余的物资了,更没有什么人脉与物资的调拨渠道。

  他手里的所谓资源全是“土地伯公”给的。

  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当初不就是“土地伯公”鼓动自己接受大队长方锦新的招揽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