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团灭!(1 / 2)

加入书签

在无法承受巨大的伤亡后,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默契地选择了撤退。

  政府军的士兵纷纷撤入曼德勒县。

  而果敢同盟军则在孙长风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撤回了皎施县。

  曼德勒县的战场,仿佛成了一座血肉磨场,惨烈无比。

  仅仅一天多的时间,这片土地就被鲜血染得通红,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未给双方留下悲伤的时间,因为他们深知,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虽然曼德勒县被政府军成功守住,但实皆省的战况却截然不同。

  果敢同盟军的第二师、第十师、第十一师采取了游击战术,他们分成多股部队,对实皆省的各处政府军进行精准而猛烈的袭扰。

  这种战术让政府军感到极不适应,他们往往派出主力军进行围剿,却只能扑个空。

  在果敢同盟军的游击战中,政府军的多个据点被拔除,仅仅一天时间,政府军方面的伤亡就高达两千人以上。

  克钦邦出动的三个师的果敢同盟军主要目的就是牵制政府军的兵力,采取游击战术是最为适合的。

  这种战术的核心在于灵活机动,能够迅速突袭政府军的前哨和据点,然后迅速撤离,使政府军难以捉摸和追击。

  这种战术使得政府军在面对果敢同盟军的攻击时,往往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难以有效阻止其推进。

  政府军在面对果敢同盟军的攻击时,面临了人员紧缺的问题。

  由于需要维持其他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政府军无法在短时间内调集足够的军队来应对果敢同盟军的攻势。

  这导致在关键地区,政府军的军队数量相对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反击。

  在果敢同盟军的游击战术下,实皆省政府军陷入了困境。

  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快速突击,还要时刻警惕着敌军的撤退和下一次的袭击。

  这种心理压力使得政府军的士气逐渐下降,战术反应也变得迟缓。

  与此同时,果敢同盟军利用其在当地的地缘优势,巧妙地利用地形进行掩护和伏击。

  这就凸显了果敢同盟军中侦察兵的军事技能的强悍。

  地形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远超政府军。

  因此,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选择最佳的进攻时机和撤退路线,使政府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在政府军方面,他们也在努力寻找破解游击战术的方法。

  他们加强了对前哨和据点的防守,试图通过坚固的防御来阻止果敢同盟军的进攻。

  然而,这种防守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果敢同盟军的游击战术依然能够轻松突破他们的防线,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政府军的指挥官苦思冥想后,最终决定守株待兔。

  他认为只有给予果敢同盟军一次沉重的打击,才能扼守住果敢同盟军越发嚣张的趋势。

  于是,政府军开始调整战略,不再盲目地派出主力军进行围剿,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守株待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