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天下雄关句注塞(雁门关)(1 / 2)

加入书签

平城邑、平阴邑、高柳邑相继传来了胡人骑兵来犯的消息,当这些消息传到句注塞(雁门关)时,守将赵鼎大为惊愕。

  平城邑、平阴邑等4城为句注塞(雁门关)的周边城市,是赵国在百年来陆续向北扩张,所建立的城邑,驻守那几城的均为军户,为赵国常备军营屯驻点,相当于秦汉时期的边境军镇,军户世代耕种驻守。

  明代有天下九塞——泛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  、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其中,雁门关,战国时期称之为句注塞,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明代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着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很快传到了赵国句注塞,此时句注塞所在山,战国先秦时期称之为勾注山、陉岭、西陉山陉,

  守将赵鼎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

  立即召集部将士卒长商议对策,同时下令传令骑兵通知周边各城严阵以待,以防胡人入侵。

  "胡人来者不善,定是觊觎吾赵国疆土!"赵鼎拍案而起,"各位,吾下令各驻屯点军户报到!以防备战。"

  “传令兵已加急送信至邯郸。”有一部士卒长报告道。

  赵鼎手下一老部将劝谏道,"主将大人,吾不等邯郸回令?不宜贸然出兵,以免激怒胡人。”

  “吾等邯郸回令,但仍得准备,征调民夫、粮草。”赵鼎回答道。

  “禀主将,民夫已下令征调,粮草征调中。”一位后勤主仆官报告道。

  “吾关总兵2万(含民夫),但吾等不如胡人骑兵灵活,举城以守为上策!”老将劝谏道。

  赵鼎为赵氏公子,赵肃侯赵语同父异母的五弟,赵公子鼎拥有一定统兵自主权。

  赵肃侯称侯以来,统兵打仗大权有所下放,公元前343年(赵肃侯七年),赵肃侯的三弟赵公子刻,统兵6万攻打魏国都城首垣(河南省长垣市)。

  所以,此刻作为赵氏公子的赵鼎,曰赵公子鼎发兵打胡人,这些部将反对也没用。赵肃侯称侯执政以来,赵国对魏国战争是胜多败少,硬生生把强悍的魏国打得霸业衰弱。

  “不如先派使者前去询问,探明他们的来意。”老将劝谏道。

  "故令兄所言极是,"又一部将附和道,"吾们对胡人骑兵知之甚少,且各城邑长均报,此胡人骑兵非林胡也,若贸然出兵,恐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赵肃侯沉吟片刻,觉得部将说得有理。

  这时,又一传令兵大声叫道,“平城邑来报!”

  赵鼎立刻说,“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