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赵侯重臣共商议(1 / 2)

加入书签

赵肃侯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句注塞虽失,但赵氏邯郸尚在,仇尤城尚在,孤的赵国根基尚在!”

  “诸位爱卿所言甚是,然胡人北方为患,非一朝一夕之故。”

  “胡人善骑射,善马战,善骑军突进,善骑军北遁。孤曾率亲兵击林胡,林胡骑马北遁,孤追而不得!”

  国君赵肃侯赵语一席话,让殿下诸位重臣肃穆站立。

  再无喧哗之人,也没了小声窃窃私语,毕竟赵肃侯的武功过人,领兵自有一套。

  亲自领兵打仗的赵肃侯,对胡人的路数门清,但库赛特的真实情况,他完全预料不到。

  “孤不以举国之兵抗胡,此为下路。”

  赵语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群臣,见无人在说话,此刻便语气坚定道:

  "当务之急,乃稳军心,安民心。”

  “孤欲速派使者,至北方各城,宣孤昭令,安抚军民。”

  “孤欲命各城加强城防,固城以守,严阵以待胡人继续南侵。"

  肥义闻言,抱拳道:"君上英明!臣请命,愿率队北上!宣国主令,稳军心,安民心,迎击胡骑,阻其南下之势。"

  赵肃侯点头应允,又吩咐道:"肥爱卿,你可率一支精兵,星夜兼程,赶往代郡,协助郡守韩厮守卫边境。切莫让胡人有机可乘!"

  “尊侯令!下臣万死不辞。”肥义领命。

  就在此时,一位身着戎装的壮年将领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朗声道:

  "国主在上,末将赵刻,愿率步车一万,直捣漠南,斩杀胡酋,以雪此耻!"

  此人正赵刻,公子刻,赵肃侯同父异母最小的弟弟,公元前343年,他率5万赵军攻取魏国首恒等5座城邑。

  赵刻年纪尚轻,却胆识过人,屡立战功。

  从前343年至前338年,对魏国战事之胜战顺利,赵刻功不可没。

  然而,赵肃侯闻言,却不禁眉头一皱,沉声道:

  "刻,此事不可鲁莽!”

  “君上!为何不可?”直性子的赵刻连忙问道。

  “胡酋在漠南草原,非孤军所长。贸然深入,实乃寻死之道!"

  漠南草原就是今天蒙古国黄南以南的内蒙古大草原。

  赵刻闻言,并未退缩,反而目光更加坚定:

  "君上,胡人犯我边疆!烧我城池,杀我将士,如此奇耻大辱,岂能忍受?”

  “吾身为赵氏一族,末将虽死无憾,但求一雪前耻,以慰我赵军忠魂!"

  赵肃侯见赵刻意志坚决,心中虽然不忍,但也明白他的决心。

  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应允:"也罢,刻你既然如此决意,孤就成全你。率一万亲兵北上!守切记,不可恋战,遇强则避!"

  赵刻闻言,激动地叩首道:"谢君上成全!末将定当不负重托!"

  朝会就此结束,然而赵肃侯赵语,却挽留了弟弟安平君赵成入内室。

  赵肃侯内室,用羊皮绘制了一副赵国全面地图。

  赵国地理位置尴尬,游牧白狄建立中山国,正好楔在赵国的中央,将赵国的领土一分为二。

  赵国北方是代郡、邯郸、上党郡与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是四个重镇。

  由于中山国的从中阻隔,交通极为困难,这也是鞑乌图和肥戊花了十天绕行的原因。

  赵国作为一个北为游牧文明、南为农耕文明的国家,南北本来就存在严重的分裂趋势。

  中山国的横亘赵国中央,更使偏居南端邯郸的赵国中央政府,无力全盘控制赵国北方。

  这也是伊晨意图吞并整个赵国北方的原因。

  胖子是不能一下子吃成的,否则很容易分崩离析,饭也要一口一口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