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进军服装业(2 / 2)
万把块钱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大数目了。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存款或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户,被称之为万元户。
万元户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最为流行,因为那时的人们对富裕的追求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而万元户就是物质生活富裕的象征。
牛平安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一台二手缝纫机的价格大约在百来块左右。
万元的资金,弄个五六十台缝纫机同时工作问题不大。
“大茂哥,咱们合伙办个服装公司怎么样?”
这时,牛平安才向许大茂建议道。
“哦~
平安展开细聊。”
牛平安的提议顿时就引起了许大茂的兴趣。
如果是让许大茂自己来搞,他还真有点忐忑。
要是有牛平安的加入,许大茂就安心多了。
倒不是牛平安有多大的本事,而是有人一起承担,许大茂心里就有了底气。
“咱们购买一批二手缝纫机,招一些会做衣服的妇女做工人。
咱们就按照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款式,做出各种尺寸、花色的成衣售卖。
以我的设想,咱们还得开一个专门卖衣服的店面。”
老百姓想添置新衣,要么买布自己做或者花点钱去裁缝店做,要么购买成衣。
而大部分的百姓还是愿意接受前者。
无它,节约而已。
牛平安想打造一个批量制作及售卖成衣的产业。
相当于制衣厂和商场的合体。
至于款式的设计,当然是借鉴当下最流行的款式来搞了。
我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是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
新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还在建立之中。
所以无论如何抄袭、模仿并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后果。
“平安老弟,你的意思是不接受定做?”
许大茂虽然听懂了一些,但依旧有些云里雾里。
“嗯,定做衣服费时费力,市场的前景并不大。”
牛平安点头道。
“竞争得过商场吗?”
许大茂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牛平安的设想看起来不错,可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
“大茂哥,你想想商场的衣服是怎么来的?”
牛平安呵呵一笑,反问道。
“还能怎么来?
无非就是从制衣厂拿的货呗!”
许大茂不解牛平安的意思,没好气道。
“不错!
制衣厂从纺织厂拿布做成衣服,商场从制衣厂拿成衣售卖。
纺织厂要挣钱,制衣厂要挣钱,商场也要挣钱。
咱们这个模式中间少了一环,成本不就降下来了么?
将节约下来的成本返回给顾客,咱们的产品就有竞争力了。”
牛平安耐心地给许大茂分析了其中的关键。
无非就是打价格战罢了。
只要产品性价比高,压根不用担心没有市场。
这也是如今良好的经商环境造就的结果。
“有搞头啊!”
经过牛平安的点拨,许大茂兴奋地拍手称赞起来。
许大茂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回走动,思考着其它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