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华坪村(1 / 2)

加入书签

于是,在马村长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村子中心的一栋建筑。说是建筑,其实有点勉强。

  眼前的建筑显然已经荒废已久,大门破败不堪,只能斜倚在一旁。穿过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教室,里面坐着十几个学生。旁边还有两座矮小的建筑,一间像是教师办公室,另一间似乎是厨房。李青望向马村长,问道:“这所学校应该有些年头了吧?”马村长苦笑着回应:“不止一些,非常久了!这里原本是我们村子的祠堂,估计有接近一百年的历史。当初建立学校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也无力建新校舍,只好在这里设校。”

  孙小雨闻言,眉头紧锁:“都快一百年了,这岂不是危房?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安全怎么保证?”马村长无奈地叹气:“哎,只能尽量注意安全。遇到恶劣天气,我们就暂停课程,防止发生意外。大多数时候还好。”

  听到马村长的无奈之言,李青和孙小雨心里都不是滋味。李青随即问:“马村长,我们可以进教室看看吗?”马村长同意道:“当然可以,我带你们进去。”三人随即走进教室。

  教室面积不小,但只稀疏地坐着十几个学生和一位老师。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些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七八岁。李青忍不住问:“马村长,年龄差异这么大的学生怎么一起上课?”还没等马村长回答,旁边的老师注意到他们,走过来解释:“我们按照大致的年龄段分组,轮流上课。比如我刚才给六年级的三个孩子讲数学,布置好作业后再去教一二年级的学生语文。”

  听完老师的解答,马村长补充道:“这位就是我们学校的唯一教师——齐老师。”孙小雨听后,略显惊讶:“您的意思是,学校里就您一位老师?”齐老师无奈地点点头:“是的,我已经在这里教了好几年,没有工资。因为这样的村办小学不被官方承认,所以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原来,齐老师是在无偿教学,没有任何报酬!孙小雨闻言皱起眉头:“那为什么不让孩子去镇上的学校呢?我记得竹山县每个镇都有小学和初中。”

  齐老师听到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望向窗外,然后苦笑了一下:

  “华坪村的位置实在太偏远,孩子们去最近的镇上,也要翻越三个小时的山路,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这里上课,一方面是因为离家近,另一方面我还能在中午为他们做顿饭,减轻一下他们家庭的负担。”

  原来,教室边上的厨房就是齐老师为孩子们做饭的地方。

  齐老师的话没有半点夸大。

  毕竟,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就能省下不少粮食。

  李青听了,忍不住问道:

  “那么齐老师,您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

  齐老师淡然回答:

  “除了教书,我自己还种了几亩地,能产出不少粮食。

  再加上教室旁的菜园,村里的一些补助和乡亲们的捐赠,总之,勉强能维持生活。”

  马村长叹了口气,补充道:

  “齐老师为了我们村的孩子们,真是操心过度。

  以至于他都快四十岁了,还没能找到伴侣。”

  齐老师闻言挥手示意:

  “我个人的问题还好解决,关键是学校条件太艰苦,很多家庭为了多一个劳动力,不愿意让孩子来读书。

  你看,这么大的教室,只坐了十几个孩子。

  如果算上村里所有适龄上学的孩子,应该有三四十人呢!

  也就是说,至少三分之二的孩子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