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朵颜三卫,李景隆,论冰冻城墙的可行性、近八千字补欠更(2 / 2)

加入书签

  【命杨文将辽东主力骑兵交给平安乘船南下山东集结。】

  【调山西边军,安陆侯吴杰东进。】

  【并且朱允炆把手下的御前豹韬卫精骑、河州卫在京西番铁骑都派去。】

  【这两支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他们是南京禁军的骑兵主力。】

  【御林军中的御林军,精锐中的精锐。】

  【天罗地网,雄狮百万。】

  【这一次朱允炆誓要灭掉朱棣。】

  【而很多人对建文帝的眼光怀疑就来自于此,这么强的军团交给李景隆?】

  【怪不得败了,一个疑似卧底,只会纸上谈兵。】

  【一个眼光不行,不会用人。】

  【李景隆或许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和能力。】

  【可大家还记得一周前我们讲述王翦领六十万大兵灭楚时候提的问题吗?】

  【能够让五十万大军井井有条不发生营啸、保障后勤、水源、不传染疫病,本身就是很强的本事。】

  【其次,清修明史实在是摘录了太多明朝中晚期和清朝早期的民间野记,放进去如今日一般简单洗稿就变成了正史,从洪武后期到靖难的许多记载既自相矛盾又充斥着江南文人的抹黑。】

  【比如朱棣评价李景隆不知兵,明太宗实录原文是: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报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你不要告诉我这是语文阅读理解:朱棣的这句话表达了对李景隆的不屑,表明了李景隆是赵括一般的人物,不足为惧。】

  【恭喜这样回答的朋友,你们语文一定是满分。】

  【因为朱棣所说的未习兵见阵,恰恰也是他自己命人编纂的明太祖实录中有相反记录。】

  【而朱棣对李景隆的抹黑反而是小头,其实我们有时候代入古代人视角是能够想象的到朱棣这样的想法。

  朕朱棣受命于天,是承接我爹的皇位。

  所以我就应该一路大胜,朱允炆安排的人那就一定是傻子是草包,才能显的他没用,我很强。

  朱棣对正统继位是真的几乎成了魔怔人,他如果能说一句老子就是造反了,怎么的,我就是比建文强。

  那他就应该能够想明白,如此抹黑建文不如说建文很强但有些缺点,如此情况朱棣能胜利反而更显得天命加身。】

  【而对李景隆的抹黑大头反而是江南文人,朱棣和他们一比都是小儿科。】

  PS:感兴趣的自己搜《立斋闲录》,就不放原文了。

  【什么?】

  【你问江南文人为什么抹黑同一个阵营的李景隆?】

  【拜托,我们文人怎么可能和李景隆这样一个武人、莽夫、蛮子是一个阵营。】

  【何况他最后居然开门投降,虽然我们文人也投降了,但我们是良禽择木而栖,是屈身以待天时。】

  【只等咔的一声,有人举起反燕复建的大旗,我们立马反正,我们可是卧底好不好?】

  【李景隆就是个叛徒,怎么能和我们相提并论。】

  【有一个很冷的笑话,我姑且一说,大家姑且一听。

  江南文人为什么抹黑李景隆?

  你想想李景隆他爹是谁?

  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李文忠。

  李景隆又是谁留给朱允炆的?

  朱元璋。

  抹黑李景隆连带着抹黑李文忠捎带上整个淮西勋贵的同时还顺手黑了一手老朱眼瞎。】

  【当然,这只是博主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笑话,没有任何理论支持。】

  ————

  大明  应天府

  文臣堵住自己的耳朵,仿佛这样就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一样。

  或许这样能让自己享受片刻的安静。

  ————

  大明  建文四年  洪武三十五年

  刚刚破城的朱棣看了看身边佝偻着身子,拘束不已的李景隆,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曹国公啊,本王有一事想要你帮忙。”

  “你既然有我爹太祖皇帝的遗诏,辛苦卧底四年,我想朝中那些是奸臣,那些是贤臣你应该很清楚,你带兵去将奸臣抄家斩首如何?”

  李景隆有些疑惑,遗诏?我没有啊,卧底?没有啊,我就是单纯打不过你。

  …………

  数息的沉默过去,还是朱棣使了眼色让他看向天幕。

  李景隆这才想起,后辈说过呀,搞个假的就成了嘛,这不简单的很。

  还有你们这群该死的文官,大家一起投降的,合着我就是个蠢蛋是个坏人,你们就一尘不染、卧薪尝胆?

  还连带着嘲讽我爹和太祖?

  阿,呸。

  无耻,无耻之尤。

  你们的家我抄定了,反正都会骂我,那我不做些坏蛋才做的事,那我岂不是亏大了?

  ——————

  【前面提到李景隆的早年经历,博主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没提。】

  【那就是李景隆本人的列传和其他人列传里的李景隆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本人列传就是茶马互市然后到处练兵。】

  【可在冯胜传里面:李景隆跟随冯胜、傅友德、蓝玉打纳哈出,又参与了捕鱼儿海之战、讨伐罕东卫、西番诸蛮。

  北至大漠、南至湖广、西到藏地、东到辽东都有他的身影。】

  【这么多明初猛将没一个说他不行,而他出道时间仅仅只比朱棣晚几年。】

  【我更愿意相信朱棣说这句话的原因:一是安抚诸将,毕竟主帅无论如何也不能胆怯。

  二是朱棣确实觉得李景隆不如他,当然后续来看这是事实。】

  【这就像你到了唐朝遇到李世民,他说可能只有韩信加白起才能够让他有战意。】

  【你不会觉得奇怪,只会觉得很合理。】

  ————

  大唐  贞观

  “额,后辈……你属实有些夸大了……不过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李世民忍不住已经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本来都快笑出声来。

  看到魏征已经准备行礼开口,连忙说道。

  “后辈,瞎说,先贤不可辱……”

  魏征一时间被打乱了思绪,陛下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是准备夸你啊!

  你干嘛呀!

  这下我还怎么夸你……

  ————

  大汉  长安

  刘邦一口酒喷了出来,有些不可置信。

  “这唐朝太宗这么强?”

  “要白起加韩信才棋逢对手?”

  “相国,这应该是夸大之词吧?”

  萧何本不想搭理,转念又一想。

  “反正比你强,你兵对兵将对将打不过韩信。”

  “哎呀,你好像连韩信的手下败将项羽都打不过。”

  嘭,刘邦将酒杯狠狠砸下,嘭,又一拍桌案而起,怒目而视。

  “萧何,你是不是以为乃公不杀你?”

  萧何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又缓缓放下。

  站起身行礼说道:“陛下,你忘了,你说过我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你如果要杀弟弟我,请让我先去给太上皇告别,我再也不能侍奉哥哥、父亲,何这就去也。”

  刘邦无语了,朕就吓吓你,你应该诚惶诚恐的求饶啊。

  怎么能这样?让朕一点乐趣都没有。

  你说的全是朕的词……好的不学,跟后辈学些无耻模样。

  ————

  【而且按常理来说,李景隆现在统帅的手下都是有战功在身的,朱允炆再蠢应该也不会指望一个曹国公的名头就能让这群军头服气吧?】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让文人服气很难,但让武人服气很简单,要么比我强,要么咱们水平相当但你背景强大我也认,至少不能相差太大。】

  【派个废物来指挥?天王老子的儿子也不行,何况既然都是送死,还不如直接投了燕王。】

  【毕竟李景隆要真是个废物,手下将领投朱棣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朱棣可是正儿八经的先帝之子,一不算外敌,二不算异族。】

  【你朱允炆让我们跟着草包送死,那我们可就要跟着燕王奉天靖难了。】

  【是这个道理吧?】

  【而同样的史书关于李景隆治军竟然有两种说法。

  李景隆治军不严:(李)九江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生死离志。

  李景隆治军过严:谍报,景隆驭军严刻,士卒多蹑履执戟尽夜立雪中,不得息。】

  【这正反两面都让他们说了……】

  【而且人家完全可以逻辑自洽,之前不严是因为还没开战,后面严是为了防备朱棣。】

  【嗯,可真是上下两张口。】

  曹操露出不可琢磨的微笑,后辈果然是同道中人,我听懂了。

  【让我对明史关于李景隆的记载彻底产生怀疑的是一段明目张胆的造假。】

  【李景隆怕瞿能取得攻破北平的守功让他从彰义门撤退,结果当天夜里北平守军往城墙浇水,第二天城墙结冰。】

  【可明实录记载:李景隆当时都已经打到丽正门了。】

  【这么形容吧,彰义门就是你家的大门,丽正门是你卧室的门。】

  【而且这里所记载的彰义门是金元时期留下的,如今的彰义门是靖难之后修的。】

  【你家大门都不太准确,小区大门可能准确一点。】

  【这群文人抹黑时候能不能翻翻史书,查查图纸之类的……编的稍微靠谱一点行不行……】

  【其次,手下建功就是李景隆建功,有什么好嫉妒的?李景隆已经位极人臣了,有再大的功劳还能封异姓王不成?】

  【反而你要是说李景隆让功给瞿能反而更合理,毕竟武将从来都怕功高震主。】

  【第三:各项史料都记载此事发生的月份是十月,现在留存的明朝城墙遗址很多,砖石城墙并且很高大,从顶部泼水然后从底部到整面城墙都结成冰……并且硬邦邦……而且整晚浇水……刀剑都砍不动……】

  【你这可能打的不是北平。】

  【甚至连西伯利亚的某些城墙都比不上。】

  【明朝时候确实是小冰河时期,但不是冰河时期啊……】

  【我怀疑……】

  【他们打的绝对是绝境长城。】

  【北平绝对是用来防御异鬼的……】

  【李景隆打着打着穿越了,去拯救七大王国去了。】

  【或者你说有个穿越者带着几十辆消防车,然后还能控制气温保持在零下二十多度。】

  【那我就信。】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好奇,绝境长城是什么?异鬼又是什么?异族的鬼吗?

  还有城墙冻成冰还真可以实现?

  要不让老四回藩地带人试试。

  ————

  大明  北京

  洪武年间的朱元璋还在思考,而永乐大帝说干就干,刚好是寒冬。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让人试试呗,万一真能成那不就赚大了。

  ————

  大明  建文四年  洪武三十五年

  抄家的李景隆,见到文官先是一掌排山倒海,又是一招佛山无影脚。

  “让你们编排我。”

  “你们卧薪尝胆是吧!”

  “我就可耻是吧。”

  丝毫不管文官可耻的求饶之声。

  “和我们没关系……后世文人干的。”

  “我们也是受害者啊……”

  “我们是自己人啊,曹国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