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耆老(2 / 2)
瞫伯喜而笑道:“妙。今日得一闹闹鹊!”
春沛见瞫伯有以他为优人之列之意,正色道:“此闹闹鹊非彼闹闹鹊也!”
瞫伯改容谢道:“是我无知了!”此时才发现面前这人衣衫单薄,笑道:“虎安山冬天寒冷,你搞得周周正正,不觉得冷吗?”
“初见邑君,热汗欲出。”
瞫伯大笑,令内务总管存焘记住赏他一件狐皮防寒衣,知他有志,收录使用。
且说若春沛,名润,字春沛,祖籍不详。
多年前,若春沛先人迁至丹涪水流域,逐步人丁增多,若春沛先祖不是长子,于是到离老寨不远之处,建立一个小寨子,属于若氏的旁支,也就是子部族。
若春沛身材瘦薄,小时学过剑术,技术不精,稍长专心农务,摸索种稻,这对若氏来说也是一件大事,差不多把剑术还给师父了。
若春沛对巫师创造的巴人图语有一些研究,算是巴人中的一个读书人。
若春沛自小善辨,常于三言两语之间,切中要害,令对方拱服,故若氏部族中凡有外事、大事,头领若春风多请他出面;他还是当地有名的司仪,族中婚丧嫁娶的主持人,受人之托提亲的牵线人。
当地人对能言、好打譬喻、议论服人者,称为“耆老”,这类人所议言论,后来有人编成书,称“夷经”。
若氏居处,大约在今武隆区凤来、庙垭乡,水源丰富,气侯适宜,族人善种稻。此时,稻的种植在巴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罕见。早在新石器时代,今长江边上已有堪与中原媲美的原始农业,在地势平坦且有水源的地方,辟为稻田。
到巴国时代,长江边的水稻种植已达到相当水平,用新品种制作的化装用粉,最爱楚国贵妇欢迎,《楚辞》中“粉白黛黑,立于衢闾之间”中的“粉白”多半与巴国所产的化装粉有关。
但是,在农业不发达的丹涪水下游,稻的种植尚属凤毛麟角。因此,若氏所种的稻,乃是向虎安宫的贡品。
几月前,正值秋收,若春沛领人送稻赋至虎安山草原,途经水巴山山口时,被强盗所抢。
原来百余年前,水巴山便有一伙盗匪,最先是犯死罪的人逃脱避入山中,偶尔出来剪径,后来又有不堪压榨的奴隶、或是其他原因走投无路的人跑进山中,渐成气侯,一度发展到两百余人,专下山抢劫丹涪水过往舟只,为害一方,枳都、虎安山出兵清剿,余盗隐藏到一个四面悬崖、飞鸟难进的去处,当地人叫做“锅圈岩”。
这伙盗儿消停了几年,又死灰复燃,再清剿,又复燃,总之,只要天下不太平,就断不了根。水巴山句氏离盗儿窝最近,多次遭袭扰抢劫,是句氏的心腹之患,句氏也多次偷袭过盗儿。
瞫玉主政后,盗儿又旺盛起来,几年前抢了虎安山送去江州的一批贡物,山师主将瞫剑率兵清剿,盗势大损,但因山大林深,仍难根除,但很少再出来大肆抢劫,不时有单个行人被抢,小打小闹。
上年冬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人,武功高强,众盗推举为头目,便又开始成群出山,比以前更加肆无忌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