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希望书院(2 / 2)

加入书签

  她弟弟八岁还没启蒙,附近学堂根本不愿意收,杏儿带着弟弟去了多个学院,都被拒绝。

  庭渊了解到学堂有不成文的规定,超过七岁未曾启蒙的学生,一律不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识字,家里穷拿不出钱,没学堂收,过了年纪即便是有钱了,学堂也不会招收,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就等于被判了死罪,这辈子都很难跨越阶级。

  这条规定的背后,其实是社会需要底层劳动力,如果他们都能向上,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那这些贵族,他们能压榨谁,奴役谁?又能掌控谁?

  从前女君时代,教育平等,百花齐放时,贵族们的[ri]子并不好过,如今权利重新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不会再想回到女君存在的时代。

  庭渊建学堂时,也曾考虑过这种问题,若是触及了上层贵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当成靶子,到时候他的[ri]子不好过。

  哥舒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告诉他,只管按照自己想的做,剩下的一切由他处理。

  庭渊不知道哥舒是什么来头,但他选择相信,即便没有哥舒支持,他也要建。

  二月学院正式建成,教书先生也是哥舒琎尧安排的,庭渊不知这些教书先生是什么人,但他能从他们的谈吐中感受到,这些人学识必定不凡。

  学院开学前,哥舒给他们做了引荐。

  这些来学院教书的先生,都是哥舒早年结识的好友,他们多数家境清贫,科举没能拿到好的名次,这些人非常尊敬哥舒。

  哥舒早年备考与他们在京中相识,多年来一直不曾断联。

  他们不愿与权贵为伍,虽清贫,却有骨气,如今哥舒给他们提供工作,让他们教书育人,也不算淹没了一身的才华。

  庭渊越发觉得哥舒来头不小,但他窥探不透,哥舒从不说,他的这群朋友也不愿说起哥舒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庭渊有,哥舒也有。

  学院顺利开学,吃住学院全包,由庭渊出钱,但不白给他们这个机会,得与学院签订条约,学成后,无论将来如何,需双倍偿还学院培养他们花销的资金。

  哥舒知道,这条约对君子有用,小人无用。

  庭渊并不在乎这些,他相信多数人都是君子,将来必会偿还,即便不还,学到了知识,也能教育好下一代。

  他并不看当下的利益,看的是长远的将来。

  杏儿负责给从未受过教育的孩子启蒙,是学院里唯一一位女先生。

  一切都只是刚起步,后续慢慢地庭渊也会完善,不仅教人识字,更教手艺,只是目前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为了激励他们学习,庭渊也建立了奖励制度。

  按照现代的教学思维,每月测试,同阶段总排名前三十都有奖励,班级前三也有奖励。

  倒是让哥舒和他的朋友们觉得稀奇,从未见人制定这样的制度。

  他们自幼读书,学堂先生从不管他们学得如何,只负责讲学,其他的一概不管。

  庭渊这种激励制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xing],来他这里读书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困,得靠读书才能有出路,奖励的钱财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这些孩子学习非常刻苦。

  山上的野花开了,认真闻能闻到。

  哥舒与庭渊在学院里散步,听着学生们朗诵诗词,他笑着说:“若我当年读书,能有这样的环境,多好。”

  庭渊轻笑,“正是如此,才更加难能可贵。”

  山是庭渊的,山下的地也都是庭渊的。

  开荒过后,留着给学院的学生种,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给自足的能力,即便将来没能靠知识闯出一条路,学会种地起码也饿不死。

  哥舒:“我常觉得你不凡,思想眼界远在我之上,你是怎么想到这么多新奇的点子的?”

  庭渊没与哥舒说过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哥舒的问题让他很难回答,“就当我开智的方向与你不同吧。”

  哥舒:“你这样的能力,若是只留在居安城,做一方首富,倒是亏才了。”

  这话庭渊倒是能与他辩上一辩,“论学识,论才情,你远在我之上,像你这样的人才,甘愿留在小小的居安城做一个小小的县令,不是比我更屈才。”

  哥舒无奈地笑了笑,长叹一[kou]气。

  他们不止一次聊起过这个话题,哥舒总是如此。

  庭渊:“其实我能感受到,你也不是普通人,你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可惜,权贵阶级将你束缚住,让你的远大抱负无处施展。”

  “你果真是不凡。”

  哥舒没想到庭渊居然能说中。

  庭渊与他继续走着:“其实也不难猜,说起民生,你总是动力十足,可一旦说起权贵阶级的东西,你总是满脸愁容,不想提起,你能一封书信叫来这么多学识出众的人来学院教书,我自然不信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县令。”

  “我想你应该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筋疲力尽了才会想偏安一隅,做一个小小的县令,守护一方百姓。”

  哥舒看向庭渊,仔仔细细地将他脸上每一处都看遍,实在是没看出什么不对的地方,“我说,你是会读心术,还是有窥探过往的能力,怎么什么都瞒不住你。”

  庭渊见气氛如此凝重,也知道自己是戳了哥舒的心,缓和气氛道:“行吧,我也不装了,我是天神下凡渡劫,拥有识人过往的能力,能听见别人的心声。”

  哥舒沉默了一瞬。

  随后他很认真地问:“那你说说我现在在想什么。”

  庭渊:“你在想我是不是真的能说中你在想什么。”

  哥舒:“……”

  哥舒:“!!!”

  哥舒一整个惊呆了。

  庭渊在他脸上看到了内心情绪的变化,知道自己这是说中了。

  庭渊看哥舒此时懵[bi]的样子,没忍住爆笑,推了他一下,“不是,你还真信啊。”

  哥舒真的很好奇,“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的?”

  庭渊云淡风轻地说:“猜的。”

  其实真的是猜的,也就是简单的心理概率,只能说他幸运,猜中了。

  哥舒又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地将他看了一遍,真没发现什么与旁人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能猜这么准呢?”

  “我天赋异禀,你又不是头一次见识。”

  “那倒也是。”

  只是哥舒真觉得他不像凡人,有那么一点相信庭渊说的话。

  庭渊也没多辩解,就保持点神秘,也不至于让哥舒过于纠结。

  庭渊:“其实这样也好,在朝廷为官是为民谋福祉,在地方为官关注民生,也是为民谋福祉。”

  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际。

  中国几千年朝代更迭,出过几百位帝王,像哥舒这样一心为民却受到诸多牵制最终一身才能无处施展,郁郁而终的官员,大有人在,这是封建社会制度体系导致的。

  反倒是如今这样,对哥舒才是最好的,若每一位官员都不追逐权力,只在乎民生,那这个国家,又怎至于此呢?

  清正廉明的好官,是会被后世歌颂的,受过他帮助的百姓会记得他的好。

  庭渊道:“封王拜相又如何?做实事,官大官小,只要是为百姓做事,为民生出力,就是好官。”

  哥舒赞同地点头:“说得对,封王拜相又如何,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真的为万民谋生,不过都是虚名罢了。”

  从前的他固执地认为要封王拜相,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才是为民谋生,如今他觉得,只有真正解决民生,才算是为民谋生。不是在纸上空谈,也不是上书多少,更不是在朝堂舌战群儒,而是真真切切地关注百姓的生存,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庭渊:“所以,现在你做得很好,你是好官,你做的事情百姓看到了,百姓们爱戴你,只要你振臂高呼,必然会有人响应你,那些贵族高官他们可做不到。”

  哥舒重重地呼出一[kou]气,“多谢你今[ri]指点,我释怀了。”

  庭渊:“我相信,未来居安县的百姓会在你的庇佑下,[ri]子越来越好。”

  哥舒:“你会帮我的,对吧?”

  庭渊认真地说:“当然了。”

  望着山花[lang]漫,生机蓬勃,哥舒说:“你这学院名字取得真好,希望,真的让我看到了希望,居安城有你这么一位志同道合的知己,人世这一遭,不虚此行。”

  庭渊的出现,让哥舒琎尧知道,这世上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为民生着想,庭渊让他坚定了想法。

  “未来在我的治理下,居安县定会像山花般灿烂绽放,生机蓬勃。”

  此刻的哥舒,从未如此坚定过。

  庭渊:“会的。”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数辆马车组成长长的车队,浩浩[dang][dang]地驶离京城。

  茶楼之上,两人对坐饮茶。

  其中一人看着这长长的队伍道:“不知这是哪位贵人出京,马车如此豪华。”

  另一人答:“五爪龙,四爪蟒,马车帘上龙纹四爪,也就只有那位了。”

  如今胜国,除了帝王,仅有一位王爷。

  郁王伯景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