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漫画连载(1 / 2)
“你说得对。”
苏辰点头赞同,继而谦虚请教,“那嘉楠,你有办法帮帮姐夫吗?”
“可以是可以,但姐夫……”
沈嘉楠面露认真,“我帮得了你们一时,帮不了一世,最后还得靠你们自己努力才行。”
“这是肯定的。”
苏辰笑着附和,“如果家具厂只是一味地依赖外部推动,那它注定走不长远,时间久了,肯定会被其他企业轻易地颠覆和取代。”
其语气微顿,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也是我一直那么着急创新的原因,可惜,方向没找对。”
“没事的姐夫,现在还不算太晚。”
沈嘉楠笑着安慰了他几句,继而开口建议对方,不什么家具,都可以融合几种风格在一起,只要注意主次,实用性和色彩搭配等问题就可。
“在做商品设计的时候,别老想着用那些沉闷的颜色和图案,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稳重典雅的风格,尤其是年轻人。
你们可以做一些白色,米色,原木色之类的家具,板材选用质量中等偏上,密度不是很高,显得没那么笨重的木材,至于外在造型……”
他垂目思考片刻,便道,“比如衣柜一类,可以在大面积的门板上,或是门把,柜棱,柜沿等位置做出花样,但切记,不要过多。
还有,柜门设计上,也要多样,可做趟门,折叠门,藤编门,谷仓门,玻璃门,不过这个建议别做,因为容易坏。
还有就是最常用的平开门,如果你们做的是该项设计,四开的柜子,可以做出一面两开。
里面可以将顶上分出狭窄隔断放贵重物品,下方空出的位置,就直接做个横杆,用来挂长裙,大衣,冬天的棉服。
这样的话,衣服不仅可以保持廓形,还不会被压皱,而且找换季衣服,也不用再翻个底朝天,最后还得重新整理一遍。
至于另外两开,可做成大小不一的分格,至于靠柜顶位置,可以做成最大的分隔,用来放置棉被,床单被罩啥的。
底下你们就看着分,这样的话,四季衣服和袜子毛巾啥的,都能分开放。
或者,顾客买回去后,一人占一格,也不会被家人乱翻自己的私人衣物,用起来会方便很多。
要是趟门衣柜,那就更好了,这种设计,在狭小的空间非常实用,内里可以自由发挥,你们就按照自己想像去尽量放大实用性就行。
只一点,别因着想让顾客多放东西,就整很多小分隔,这样看起来会特别凌乱。
里面挂长,短,易皱的服饰位置,根据柜子大小,做三到四个分隔就好,其他地方,顶上多用于放置铺盖卷,下面可设计几个抽屉啥的。
要是技术过关,你们还可再结合柜子的实用性,增加梳妆台,写字台啥的,但这种款式,不宜生产过多,就像我之前说的,现在谁家房子都不大,你搞那么多花样,也没处施展。
另外,家具也不是只有沙发,床铺,柜子啥的,你们可以发挥想象,做一些可以放在角落,门后等狭窄地方的架子,鞋柜。
或者做些可以置放小物件儿的筐篓,桌椅,哦,对了,还有书架。”
沈嘉楠像是想到什么,突然面露兴奋,“做书架的话,你们也不一定要用好木材,像竹子,藤蔓也可以做,还非常漂亮。
现在恢复高考了,很多学校也开始复学,你们应应景,发挥下想象,把书柜做成能够折叠带滑轮,可以拉到客厅,阳台,甚至卧室使用的款式。
这种小巧不占地儿的家具,价格相对要便宜很多,大部分家庭都买得起,你们推销的时候,别做的是书柜,就说只能放书。
可以告诉客户,书架是多用途的,买回去后,就算没书可放,还能摆点儿摆件,茶具,酒水啥的,大家将思维打开,东西才推销得出去,是吧?”
“是,是,你说得对。”
苏辰激动应声,他听完沈嘉楠的话,仿佛被点亮了新的思维的方式,继而兴奋道谢。
“嘉楠,谢谢你,今日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说着,他又忍不住自嘲,“我这管了半辈子家具厂的人,还没你这个门外汉懂得如何把握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难怪家具厂会走下坡路。”
“看你说的,又给我戴高帽了不是?”
沈嘉楠摇头失笑,只是,白振邦没给他谦虚的机会,直接开口道。
“你姐夫这话可没说错,他和厂子里的骨干,一直闭门造车,包括我们在内。
大家都忘了,要时不时往外看看,结合当下环境做企业,你今日不做提醒,只怕我们还会继续维持现状,直到厂子办不下去。”
想想,他又道,“我现在算是明白,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在几年之内,做出改变了。”
“嗯。”
沈嘉楠颔首轻笑,“叔,你没怪我多话就好。”
随即看向苏辰,“姐夫,家具厂那边……”
“我会按照你的提议,尽快做出改革。”
苏辰面露认真,那看着对方的双眸之中,闪烁着坚定光芒,话语间,更是带着破釜沉舟之势,“我一定会让家具厂转亏为盈的。”
“好……”
事情得以解决,不过两天,他们就把该签的合同都签了,之后,沈嘉楠带着对方四处逛了一圈儿,尤其是他旗下的产业。
几人大致了解后,对他更加地佩服起来,纷纷夸赞沈嘉楠了不得,小小年纪,就能把生意做成这样。
私下里,他们更是庆幸,大家能够认识这样能力出众,且极具商业头脑的人,才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机遇和发展。
想着来京市的时间也不短了,诸多事情也已处理妥当,苏白两家和高小芬夫妇,便向陈沈嘉楠道别,打算返程。
对方知道他们忙,就没过多挽留,只是在几人临走前,询问高小芬,他家老大明年是不是要高考了?
“对。”
夫妻俩相视而笑,提起孩子,都是忍不住自豪,“孩子成绩不错,每次都考年级前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