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挑茶梗(1 / 2)
第二天,知夏早早起床。
她先去小溪里把三个人的衣服洗了,晾晒好之后又去厨房炒个莴笋叶。炒菜声把刘明志吵醒,等她端着菜走出来时,就看到刘明志蹲在大门口刷牙。
爷爷很早把稀饭煮好了,人不在家估计浇菜去了。菜园不远,知夏从后门走到桥头,大喊:“阿公——回家吃饭!”
林成枝正舀着粪水往下浇,怕孙女过来熏到她忙大声应道:“你们先吃,免等我。”昨晚孙女说好今天要去挑茶梗,林成枝怕耽误了,又喊了一遍“免等”。
刘明志也要跟着林知夏去挑茶梗。
昨天已经把堂哥的旧课本借回来。知夏粗略看了下,对教材难度有了初步的判断。她把语文该背诵的部分挑出来重点记忆了几遍,又默写了初一上册的大部分英语单词。数学是知夏的强项,她没看到难点翻得更快。现在的中考主要看的是主科语数英的成绩,副科只要成绩达到A就可以。这对知夏来说并不难。上辈子知夏初三才用功读书,中考数学和英语接近满分,语文也有130分以上。
原本知夏想让刘明志留在家里看书,但是刘明志固执的要跟过去一起赚钱。知夏说服不了他,只能给他打预防针说农村中年妇女传八卦的厉害,又告诉他如果有人乱说什么千万不要在意。两个人又对了一遍关于刘明志身世的内容,才各自洗洗睡了。
挑茶梗不算个体力活却也很累,知夏怕刘明志稀饭吃不饱,又给他煎了一个荷包蛋。煎蛋起锅前洒点酱油,香味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看得刘明志食欲大动,配着吃了一大碗干稀饭。
两个人吃完饭,林知夏找出妈妈原来的围裙,回忆起林素莲家的大致方位就出发了。
林素莲拿着牙杯,睡眼朦胧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发现门口站着一男一女,倒是吓了一跳。
林知夏走上前,笑了笑说:“素莲,我来挑茶梗。”她看到林素莲往刘明志身上瞄,又说到:“这是我表舅的儿子,跟我一起挑。”
林素莲把牙杯放到门口的水池上,回身打了个哈欠,把大门全敞开。她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才七点过五分,平时最早也要七点半左右才有人来。
林知夏看着林素莲打开冰柜,拆开装着铁观音的透明塑料袋,自己去拿了一个十字矮铁架,挑了大厅光线好的角落打开。她又从一堆茶具里面挑了一个青绿色不锈钢茶盘,放在铁架上。不锈钢茶盘约50寸,是平底锅的样式,林素莲看她知夏准备好,就把称好的铁观音倒到茶盘里。知夏挑了两把蓝色塑料圆矮凳,一把递给刘明志,示意他做对面,又把围裙放在他面前。
刘明志拿着围裙不明白是什么用处,看着知夏把围裙系在面前,也有样学样的系好。
茶叶里面有很多飞絮一般的茶沫,如果不系围裙,茶沫沾在衣服上会让人又痒又难受。衣服上的茶沫碰到水或者夏天身上流出来的汗,还会留下深一片浅一片的茶渍,洗都洗不掉。
知夏跟刘明志解释了一下系围裙的原因,又把铁观音拨到茶盘的左手边,教他只需要挑粗茶梗。粗茶梗又粗又长,适合手生的。她来挑细小的,分工合作能提高效率。
林素莲倒完茶叶站在知夏旁边并没有离开,她看着知夏用普通话教刘明志挑茶梗的技巧。闽南人农村是不说普通话的,她听着知夏的口音终于反应过来似的问道:“你是知夏吧?”
知夏和林素莲的大女儿小学是同班同学,知夏没去湖南之前是经常在一起玩,所以林素莲是认识知夏的。只是村子不小,村里人平时活动范围大多在同分支之间,加上一两年没见,林素莲这才回忆起来。
“是啊,我刚从湖南回来。”知夏知道农村免不了是非,与其被人乱传,还不如自己交代清楚:“我哥以后会留在我们村,跟我一起读书做事。”
知夏还没有和爷爷说刘明志留下来的事情,她想先赚到钱再说。对于能不能说服爷爷同意,她是不担心的。
爷爷只对钱抠,对于吃饭他是大方的。90年代经常有乞讨的人从门前过,爷爷都会叫小知夏多倒点米或者多给几碗饭。对于庄稼人来说,粮食是管够的。哪怕后面把种稻谷换成了种茶叶,大米需要钱买,爷爷这个观念并没有变。所以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粗茶淡饭肯定是有的”。
林素莲又详详细细问了刘明志父母做什么,祖上什么背景,和林知夏家什么关系之类的。林知夏按照原来的说法一一回答了。
很快,大厅里所有挑茶梗的妇女们都知道林知夏从湖南回来了,并把表舅家的儿子带过来,就是坐在她旁边的男孩子。
知夏坐在角落,不理会旁边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刘明志听不懂闽南方言,更是只和茶梗纠缠,两耳不要窗外事。
知夏想着,昨天便宜老爹已经出发,按照路程今天应该已经接到了弟弟。顺利的话,今晚他们就会到邵阳市区。邵阳到泉州的大巴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发车,也就是说,最快她后天中午就能见到弟弟了!
她按耐住内心的激动,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很快就又叫林素莲过来验收。
挑铁观音茶梗要求比较严格,林素莲每次都只称一斤。挑好后喊她过来验收。她验收时会顺便用茶铲把一斤铁观音毛茶和三块钱带回来,验收通过她用另一个茶铲把净茶收走,三块钱给对方,再把毛茶倒到茶盘里。
挑茶梗是个枯燥乏味的活计,夏天闷热,很难捱过这无聊又漫长的时间。
虽然大部分人不会把闲言碎语闹到明面上,但多的是那种故作心直口快掩盖居心不良的蠢人。果然,知夏心中设想的最坏场景还是出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