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暗流涌动(2 / 2)

加入书签

  通过《集结号》培养一批意见领袖,再拓宽一些宣传渠道,又能给《赛车》留存一些票房潜力,何乐而不为啊。

  回到8号院,二女已经歇息,杨灵越却没了睡意,刚才在车上构思的东西,得写下来。

  嗯,就是《集结号》的分析或者叫小视频文案,然后交给韩毅进行分解及找史料证实,让核心人员根据其中要点进行再创作,再分解。

  或左,或右,或中。

  总之一句话,有理有据。

  如:

  一、“爷爷已经骂冯晓刚骂了一天了,因为我带着他老人家去看了这部电影,毕竟看宣传也是讲老兵的故事,他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的老兵。

  他老人家说类似谷子地接到的这种阻击任务,是会提前动员的,会把凶险性讲清楚。

  而战士们是抢着上的,他所在的连队如此,而他也相信当时的解放军都是如此。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上,一般情况下,独子不让上,优先上的是党员、连排干部、骨干。

  所以,导演冯晓刚、编剧刘恒,这点你们不清楚吗?”

  二、“看过一篇美国老兵对于抗美援朝的采访,他有个极其惊讶的印象,那就是志愿军对于战斗的了解程度非常高,一位不识字的普通士兵,也清楚的知道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与目标。

  冯导莫非不知道,军事民主在三湾那个地方之后就是我军的传统了吗?”

  三、“看了原着和常老(故事原型)的话,说是接到的命令是听到号声或坚持到天黑都可以撤,改成这个样子。

  编剧刘恒作为海军部队出身,应该不会不清楚,如果我军真的如片中所讲的那样抹黑、欺骗,对于我军士气与部队精神是多么破坏与瓦解吧?

  如此简单的逻辑,为了守住自己在利己主义文化中所获取的利益,构起了的如此浅薄的认知,还有一堆人叫好?”

  四、“张涵予粗着嗓子说“都是我的弟兄”的时候,我以为这是部拍果军的电影,毕竟这可太有果军的长官味儿了。

  因为他们那边大多视自己的部下为私人部曲,为奴仆,这点有太多例子了。

  而自从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以后到现在,就没有过“弟兄们”这个称呼,非正式场合说句“兄弟”、“战友”,正式场合一律是“同志”。因为我们讲究官兵平等。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在吹毛求疵。

  须知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是浓缩表现社会个体,不同的人物背景有着不同的言语背景。

  简而言之,就是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这也是文艺作品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优秀的作品中,几句台词、称呼就能把角色的背景交代完毕,比如《茶馆》。

  因此我不禁感慨,如今的主旋律影视剧,叫一声“同志”得有多难啊。”

  五、“不懂了吧,先用这些看似不痛不痒的称呼和情节祛魅,慢慢的人们觉得那些革命先烈们可以随意称呼和谈论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污名化了。

  这和前苏联垮台前的经历不是一模一样嘛。”

  杨灵越写完上述五条,其实也是五条指导思想之后,不禁感慨,有很多事情,自己亲身经历后,感触更深。

  也能理解为什么后世的年轻人越来越“左”,因为他发现,自己一个老油子都越来越左了。

  《潜伏》里余则成的成长轨迹,不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嘛?

  杨灵越也相信,韩毅那帮人在通过查证相关实证后,也会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