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扫货(1 / 2)
秦明微微一笑,但心中却有些疑惑:“客户,我们这里……”
他原本想说的是,他们这里可不太适合像您这样身家数十亿、数百亿的大亨们。
然而,当他想到之前与眼前这位老板相识的经历时,他就立刻明白了过来,于是问道:“刘董,你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古董吗?”
刘董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没错。”
秦明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随后,他引领着众人进入客栈大厅。
此时,一些正在休息的服务员纷纷站起身来,离开了现场。
而那几位大佬则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
十几位大老板走进大厅后,立刻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这股气息让他们不禁想起了古代的时光,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尤其是四周墙壁上悬挂着的摆件,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都是真正的古董。
尽管它们看起来有些崭新,但毫无疑问都是珍贵的物品。
每一件都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突然,其中一个人惊讶地指着一块牌匾喊道:“快看看那块匾!上面的字体气势恢宏,仿佛有着气吞山河的气魄,绝对是出自某位大师之手!”
其他人闻言纷纷抬头看向头顶高悬的匾额,待看清上面的字后,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是什么字?怎么这么奇怪?”有人疑惑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但感觉很有气势。”另一个人附和道。
“这是小篆!”其中一人仔细辨认道。
众人听了,皆是一惊。
小篆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能写出这样的字,必定是书法大家。
“看旁边的印章,好嚣张啊。”另一人惊叹道。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匾额之上,除了“龙门客栈”四个大字外,还有落款和印章。
“龙门客栈,始皇嬴政题,”旁边的印章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这,这是始皇帝亲自提笔?如果是真的那可就是无价之宝了。”有人惊叫道。
“真正值钱的是那印章,如果是真的,这就是天下最重要的宝物。”另一个人补充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龙门客栈是电影电视剧中设定的场景,就算龙门客栈是真的,秦朝那时候根本没有龙门客栈。”有人反驳道。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秦明则是微微一笑,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对后厨喊道,“阿大,给各位客人上一些水果。”
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众人看着秦明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那块匾额,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他们开始猜测这块匾额的来历和价值,以及秦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块珍贵的匾额。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件伪造品,但也有人坚信这是真正的历史文物。
毕竟,谁能想到一家小小的客栈竟然藏着如此重要的秘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块匾额的传闻越来越多,甚至传到了其他地方。
有些人开始对这家客栈产生兴趣,想要一探究竟。
“好嘞!”三分钟过后,阿大领着几个人走过来,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个农村大锅盖大小的簸箕,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
他们将这些装满水果的簸箕逐一摆放在每张桌子上。
“各位客官,这些都是我们这山上自己种的水果,没有打过农药,保证绿色无污染,请放心享用。”阿大热情地介绍道。
说完,他便转身走进了后厨。
其中一名食客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仔细端详了一番。
这个苹果色泽鲜艳,看上去就让人垂涎欲滴。
他忍不住轻轻咬了一口,那薄薄的果皮瞬间被他的牙齿轻易咬破。
与市场上那些外表诱人但口感不佳的高价苹果不同,这里的苹果不仅皮薄,而且果肉清甜香脆,口感十分出色。
这位食客又尝了几个其他的水果,发现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
有的水果甜如蜜饯,有的则带着微微的酸味,让人回味无穷。
他不禁感慨:“这里的水果真是太好吃了!”
其他食客也纷纷表示赞同,对这里的水果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在后厨忙碌的阿大听到了大家的赞美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只有用心去种植、呵护这些水果,才能让它们长得如此美味可口。
而这些客人的认可,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嗯嗯嗯,这水果的味道真是太好了,大家快来尝尝吧。”这名食客一边品尝着苹果,一边向其他人推荐。
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发现了宝藏一般。
听到他的话,其他人也纷纷好奇地拿起桌上的苹果、葡萄、梨子等水果尝了起来。
每一种水果都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苹果香脆甜美,汁水四溢;葡萄酸甜可口,口感细腻;梨子鲜嫩多汁,清爽宜人。
它们的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水果不仅外观诱人,而且口感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与市面上那些经过化学处理的水果相比,这里的水果更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原汁原味。
它们没有被过度加工和修饰,保留了自然的风味和营养。
这种真实的美味让人们感到愉悦和满足,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秦明静静地坐在刘董面前,神色平静地开口道:"你们要什么样的古董?不过先说好,我这里的都是高仿品,如果你们对高仿没有兴趣,那就没办法了。"
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透露出对自己所提供商品的了解和把握。
听到这句话,在座的大老板们眼神都亮了起来。
他们早就知道秦明提供的古董品相完好、完整度极高,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古董看起来太过崭新,有些甚至像是刚刚制作出来的。
尽管仪器检测显示这些都是真品,但由于崭新程度过高,许多鉴定师都不敢轻易确认。
这时,其中一名大佬缓缓开口道:“我们想要一套明朝宣德年间的青铜炉,只要你能拿出品相不错的,我愿意出价五亿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