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秋闱考官商定!袁康安有毛病?(1 / 2)

加入书签

以前悦姐儿没出生的时候,秦家也没想着会有再次重新踏入朝堂的时候。

  秦家这百年来,所有的秦家子弟基本都是从商,毕竟一代就一人,还要担起挣钱做善事的任务。

  当时昭儿出生后,因为前面有钦儿顶着,秦大人就想着看他自己愿意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就算一辈子做个富贵闲人,秦家也是养得起的。

  只是没想到,在昭儿三岁开始启蒙后,在启蒙夫子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了从文的道路。

  这位启蒙夫子,名叫徐观,是一位多年会试不中,本想放弃继续科考的举子。

  是秦大人在一次走商时,从一群土匪手里救下来的。

  当时徐观会试失败,灰心丧气后,便打算回老家谋份差事。

  彼时,他已经四十有余,家中老小一直勒紧裤腰带供养他,实在不易。

  他也不能再让家里人受累了,便打算歇了继续考试的心思。

  而且凭他举人的身份,在老家谋份不错的差事也不难。

  结果,却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土匪。

  秦大人救下他后,一番攀谈下来,知道他是举子,想着自家原来教导钦儿的夫子,已经告老回乡了,便邀请徐观做家中孩子的启蒙夫子。

  当然,束修给得十分大方,足够徐观在京城南巷租间宅子,并将家中父母妻儿接来一同生活了。

  徐观本就打算回家找份差事,如果能继续留在京城,一边有束修拿的同时,还能一边继续复习,能够在不拖累家里的前提下,还能继续考,他自然愿意的。

  于是徐观就成了秦钦和秦昭的启蒙夫子。

  只是秦钦在学文一途实在是没天分,便把重点放在了算术等与经商相关的内容上面。

  而秦昭却在做学问上面,展露出了极高的天赋。

  当时也没想让秦昭以后走科举入朝堂,所以就当是多学点知识,总归是没错的。

  后面越学,秦昭表现出的读书才能就越发明显。

  徐夫子本着爱才之心,倾尽所有去教导秦昭,甚至在秦昭十三岁的时候,鼓励他下场科考,去与南朝的其他学子们较量较量,看看自己的学问究竟如何。

  就这样,秦昭一举过了童生试、乡试,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秀才!

  秦昭也在考试中,不断总结差距,弥补短板,排名也是越考越靠前!

  在秦昭考中秀才的次年春,徐夫子终于过了会试,最终以殿试二甲的身份,谋了个外放的官职。

  在离开京城前,徐夫子不忍秦昭读书天赋就此埋没,便托了自己在国子监的同乡好友,时任国子监助教的孙白,帮忙争取一个国子监入学考试的机会。

  孙白同徐观一样,都是惜才之人,在看过秦昭的文章后,便将其呈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博士孟肃。

  恰好当年孟肃是那次入学考试的主考人,在孙白的极力推荐下,看了看秦昭的文章。

  孟肃见秦昭的文章虽有瑕疵,但能看出是可造之材,后又了解到,秦昭出自民间颇有声望的“秦侠商”秦家,便给了秦昭一个考试名额。

  当然,秦昭也很争气,把握住了机会,顺利进入国子监求学。

  在国子监系统的学习下,秦昭进步更是飞快,短短两年,就升到了甲班,并稳居甲班前列,月考从未掉出过前三名。

  秦大人当初没有反对秦昭入国子监,也是想着以后家里能多个文化人,也是极好的。

  下一代也能由自家人来教导。

  当时,秦大人是没敢奢望,秦家还有机会能够重返朝堂的。

  只是如今,悦姐儿解了秦家的诅咒。

  昭儿也该走最适合他的路了。

  老太师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往年的秋闱主考官都是由翰林院学士担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