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又是新一年(2 / 2)
榆园军归降五万两千人,孟浚以梁敏,杨三吾二人,新立虎山,虎林二镇,其余四万人,则新编四镇,中低层军官或由降将,或由榆园军中的军官,或由各镇抽调一些进行补充,至于新编四个统镇人选,孟浚则从这些年屡立军功者提拔而出。
直到永历四年,二月初六,整军之事才近尾声,大批的军械从金陵运抵济宁,刀枪弓矢皆以配齐,唯有甲胄,配置新镇不足不数。
不论新编六万镇军是否甲具不全,如今在济宁城中,有名号的军镇就有十四个,若是再算上随军辅兵丁壮八万人,在济宁城便有二十二万人。
而在军中会议上,诸将对接下来用兵皆是表现的信心满满,几乎大部分将领皆是建言北上夺取东昌府,只有极少部分建议先夺济南。
赵用平的意思是,东昌府大部兵马皆调至济宁,便连临清总兵宜永贵也被斩首,东昌府如今空虚,夺之易而,而且沿运河北上后勤补给更加容易。
而反对者,则是担忧若是夺取东昌府,则直逼北京,必然极大刺激清廷,到时候清军一旦南下,济南府还有山东巡抚吕逢春的军队,两面受敌,于战不利。
从天下局势来看,山东战略位置重要,若是山东在孟浚手上,进可夺取河北,退可守卫两淮。
而若是山东在清廷手中,那么北直隶的威胁立解,山东之地,数次遭到清军的劫掠,这才短短十来年时间,山东之地也没恢复过来。
孟浚在思索许久后,乾坤独断,决定大军进东平洲,控制安平镇水道枢纽,再挥师东进,沿东阿,平阴,长清,先夺济南。
东昌府空虚,遣一偏师便可夺取,而济南城内的吕逢春对自己而言却是如芒在背,济宁城外的兵力虽多,但是靠这些人,想一战而入北京,孟浚觉得还是力有不逮,还是要稳妥一些,彻底夺取山东为佳,而且姜镶之围已解,大同如一根钉子一般,日夜威胁着北京。
永历四年,二月十日,晴。
孟浚于济宁城郊会集重兵,校阅兵马,只见金戈映日,军阵森严,弓矢待发,孟浚戎装佩剑,振臂疾呼,誓师北伐,慷慨激昂。
孟浚以古尔布哈为前锋,兵发东平州。
二月十二日,古尔布哈所部三千蒙古骑兵抵达东平州城下,城中守军本就人数不多,见城下一大队蒙古兵装扮,却不是打着大清旗帜,反而是打着周军旗号,皆是惊骇不已。
东平守将本就无心守城,见此情形,不待后方孟浚步阵抵达,便率先向古尔布哈请降。
而古尔布哈在东平州仅留骑兵十人,余众则向水道枢纽安平镇疾驰而去。
直到午后,大队周军才抵达东平州,孟浚遣兵三千入驻东平,见大军入城而未骚扰百姓,城中百姓初惊而后喜,纷纷箪食壶浆以迎周师。
孟浚下令,下榜安民,严禁掳掠,施以仁政。东平民众,纷纷称颂周王仁德,孟浚对此,颇有感触,百姓对军队的期望已经降到这般低,只要入城的军队不杀人,不掳掠,那便是好军队。
…………
…………
(明年国庆俺发誓再不出门了,堵车,尿急,都快气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