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跨省挖人(2 / 2)

加入书签

  理论上这个时期是不存在这种普通职工领这么高工资的情况,职工就是职工,干部就是干部,一切都泾渭分明。

  但王笠纶想要打破这种常规,而周元义也答应过,工艺品厂的生产经营完全由王笠纶自主决定。

  而打破这种惯例,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算现在王笠纶不开这个头,几年后其他地方也会开这个头。

  “吴师傅不用担心,我们是正规的厂子,是县里直管的国营企业,王厂长不仅是厂长,也是乡党委的干部,我们厂主要做出口贸易,一笔订单就是几万块。”韩丽也跟着帮腔说道,她是女同志,这些话由她来说确实更合适。

  就这样在王笠纶和韩丽一唱一和下,吴宇林还是有些信了。

  而一点有些相信,那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就变成了巨大的诱惑,这个时期普通人根本挡不住这样的诱惑。

  随后吴宇林就问了很多自己关心的问题,王笠纶和韩丽也都给了令他满意的回答。

  “到时候你再找几个信得过手艺好的同乡,我一并录用,只是他们只能作为普通职工,肯定享受不到吴师傅你这个待遇。至于你担心的,徽山县竹子材质无法达到标准,随后我去找你们县里,欠的一个长期的购买合同,到时候我将青竹县的竹子运到徽山,你们相当于只是换个地方加工。”最后王笠纶将吴宇林全部顾虑都打消了。

  “好,我干,以后就跟着厂长你干。”吴宇林没有拒绝的理由,换任何人也不可能拒绝,因为王笠纶给的实在太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王笠纶就去县政府商议购买竹子的事,因为第一笔就直接是一车皮的竹子,而且价格给的相当不错,青竹县的县长甚至因此亲自接待了王笠纶,还为王笠纶和韩丽办了个招待宴。

  这场交易敲定,韩丽就去银行取了钱,王笠纶又找文城铁路站的站长,向西南铁路局协调了一节车皮,这些更让青竹县的县长对王笠纶刮目相看。

  王笠纶这趟出差足足有一个多月,等他回到峪平乡时,距离过年都只有一个月了。

  因为考虑到马上就过年,所以这次吴宇林和另外几个竹编师傅没有一起过来,王笠纶让他们过完年再来。

  不过那一车皮竹子已经到了文城市,王笠纶找了好几辆卡车,才运回到厂里。

  在他回来后不久,东北机械厂也打来电话,说机器已经完成,正在运来的路上。

  考虑到机器马上就到位了,王笠纶终于在新年前,让峪平乡几个村,共计三十七名群众,进厂当了职工,开始集中培训,让他们学习各种规章制度。

  王笠纶觉得这种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身份的转变不可能让这些群众马上适应,集中的培训学习,不仅能让他们快速转变身份,更便于管理,提升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而这第一批职工,也可谓是精挑细选的,不仅大多年轻,也都是能识字写字,有些文化的群众。

  很快东北机械厂的机器就到了,同行的还有几个技术员,做机器安装和调试工作的。

  借着安装和调试的机会,王笠纶也让几个准备培养成技术骨干的年轻人,跟着学习熟悉机器。

  很快厂子也有了一些现代化的模样,同时李相贤主动联系到王笠纶,开始了第二批石锅的订购,王笠纶也在电话里提到了竹器商品,表示在下次交货时,会给李相贤提供一批样品去验证市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