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烟花(2 / 2)

加入书签

  夏荷闻言,低头恭敬地回道:

  “回禀公子,妾身都按照你给图纸和要求准备妥当了。”

  秦天见夏荷办事很是认真,点头表示满意,便对其吩咐道:

  “好,既然如此,你让人把东西拿去放在前院之前那个废弃的柴房,我稍后就来。”

  闻言,夏荷的眉头轻蹙了一下,显然有些迟疑,最终却咬了咬唇,对秦天躬身回答道:

  “是,公子。”

  接着便退了出去。

  夏荷离开后,换了一身常服后,便朝着前院走去。

  秦天走的并不是很快,相反他走的还是比较缓慢。因为,此刻秦天的脑海中重在思考问题,那就是如何将烟花制作出来。

  由于两天后,秦天便要出发前往溪霞村了。

  因此,秦天打算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将烟火制作出来,到时候作为给母亲贺寿的寿礼。

  眼下秦天所在的贞观年间,民间过年时用的还是竹筒爆竹。

  很显然,这对于从前世,从繁荣昌盛的华夏国穿越而来的秦天来说,还有些落伍。

  因此,他想在大唐研制出一种如同前世那般,能绽放出绚丽火光的烟花来。能让大唐在一夜之间,成为当下最璀璨夺目的国度。

  而且,他相信在以后,各式各样的烟花在唐朝绝对有很多。而今生,他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烟花更加耀眼、炫目!

  甚至将来的时候,给大唐的百姓带来一一场震撼、永世难忘、甚至永远无法磨灭烟花盛会。

  对于烟花的历史,秦天还是知道的。

  烟花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却盛行于宋朝。

  唐朝主要竹筒以爆竹的方式为主,而到了宋朝则已纸质装填的方式代替竹筒爆竹。尤其是南宋时期,烟花的光、声、色、烟的效果得以呈现。

  唐朝武德年间,李畋在孙思邈等人研制火药的成果基础之上,  将火药用于爆竹,  发明了  硝花爆竹,  从而开创了烟花鞭炮生产的先河。

  但此时的爆竹还不是用纸做的外筒,  仍然使用的是竹筒。因此史书上称这种  爆竹味  “爆竿”。

  爆竹的“硝磺期”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宋代,  才逐渐进入了爆竹的  “纸爆起”,将竹筒替换为  纸筒填入火药,爆竹也因此改名为  “爆仗”。

  后来到了北宋时期,随着爆仗渐渐普及,原本粗糙笨重的竹筒烟花也进一步改良,出现了  卷起烟花。

  这种烟花轻巧安全,但以小型喷花为主,品种非常有限。

  直到南宋时期烟花技术开始趋于成熟,光、声、色、烟的效果都得以呈现。品种变得多了起来,也出现了专门受雇于人的  专职烟火师、烟火艺人。

  在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吴自牧的《梦梁录》等书中多处记载了烟花的盛行。

  宋朝以后,烟花的发展进入了  “系列期”。

  各种名目繁多的烟花品种层出不穷,从元代的“月光”、“日光”、“流星”、“白睡莲”等,一直到清朝的“千丈梅”、“倒垂莲”、“小叶梨”等。

  这一时期烟火已经发展到近十大类别数百个品种,并开始向国外出口。

  对于烟花的制作,秦天还是知道的。

  制作烟花,只需按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原料要求,再配上一定的比例将其制作成燃放用的烟火就可以了。

  当然,为了让烟花在天空中能绽放出各种颜色,需要加入一定发色剂。

  发色剂是锶、钡、钠等金属化合物,其中含有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发放出独特的火焰。

  不同的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因此,秦天准备将自己制作的烟火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发色剂。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烟火的绚烂多姿,又提高了烟花的品味性和艺术魅力。

  想到这里,秦天便加快了脚步朝着柴房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