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天牢对峙的愤怒(1 / 2)

加入书签

京都西南,天牢所在,森严冷峻。

  南周天牢布置按照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相应设置四类牢房,记为天地玄黄。其中天字号皇族贵胄,地字号公侯将相,玄字号三品以上,黄字号五品以上。

  “吃饭了!吃饭了!”

  随着几声不耐烦传来,两名腰佩长剑身着铠甲的狱卒兵士,正拎着木桶马勺,出现在天牢东北方向的地字号牢房范围。

  他们一边为犯人分发着饭食,一边嘴里低声哼唱着天牢值守的打油诗。

  “哎…这进了地字号,由得那阎王叫…公侯之尊你莫要哭,将相之贵你休要闹…满身罪孽要今生了,来世再去求福报…”

  “忠肃公吃饭了!”

  听到狱卒的轻声呵斥,一身素衣的林阔放下了手中的书,走到牢房门口,算算这是他被押送京都的第三天了,狱卒一边为他盛饭一边压低了声音,小心说道。

  “公爷,小人是宋相的人,宋相托我带话,是否需要相救?计划是否提前?”

  “勿动勿念,静等数日。”

  “是,小人明白了。有一事还需叮嘱公爷,地字号狱卒日常供应饭食清水时,除了在下,只可看鎏金腰牌信任张赵两位,其他人务必要多加小心。”

  “多谢!”

  “公爷保重!”

  狱卒将手中碗筷递给了林阔,为免他人疑心,故意大声呵斥道。

  “哼!有的吃就不错了,还当是你们忠肃公府呢?由得你在这里挑挑拣拣?明日能不能吃上这口,还不好说呢!”

  林阔看着狱卒继续哼起了那打油诗,拎着饭食一脸冷漠不屑往前面牢房走去了。他转过身去,低头浅笑,这京都福地,当真是处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天牢自有天牢的规矩,它不同于地方州府的牢狱,尤其是这些被关进天字号和地字号的公卿王侯,若是没有天子陛下直接授意,轻易是不能刑讯逼供和严刑拷打的。

  天牢之中,虽是能躲去些皮肉之苦,但暗算投毒之事却时有发生。既选择当初上了贼船,便由不得自己轻易脱身,直到死,他们也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

  凡是打入天牢的显贵,皆是由陛下亲笔朱批,赋了天子的权威,便是板上钉钉,极难转圜。最终结局不过是罪大罪小,罪轻罪重,当不当诛。

  有罪不当诛者,多是罢公卿尊位,除富贵之名,打入凡尘,没收家产,流放边塞苦寒之地,从事苦役,了此残生,家族妻小遣回原籍,赶出京都。

  有罪当诛者,又基本要分为罪不可赦和罪孽深重两类。结局基本都是赐一杯鸩酒或赏一把匕首,让其自己了断,也算是君王顾全世家高门的体面。

  像罪不可赦者,宗族之人尽数牵连贬为庶人驱逐出京,妻女一应充作官奴官妓,子孙后代则是五十年之内不能参加科考。像罪孽深重者,除以上惩罚外,连同其亲友门生,也将被彻底除名,永不许科考,不许介入朝堂。直接相当于其宗族门楣的过往前程,彻底被中断清除。

  当然像林阔这乱臣贼子的罪名,肯定是属于罪孽深重的那一类。

  而杀人手段众多,素来诛心为上。

  这些被打入天牢的王侯公卿,无论之前在这京都,在这南周国何其嚣张厉害,一旦被关进这天牢,陷在这一方不得自由的天地里,他们彻夜难眠之时,想到自己的结局,想到自己的家族…最终难免心神崩溃…

  每至深夜,天牢之中少了许多白天的痛哭哀嚎声,倒是显得更清净了些。

  牢房之中,简陋床榻铺着稻草,冬天素来只给一条单薄棉被,没有炭盆,入了夜,寒气从四面倒灌进来,仿佛要把人给封在冰雪之中。

  一张简易桌案,上面只燃着一盏昏暗的油灯,放着一把粗陋的水壶,两只粗陶碗。

  林阔尚未入眠,他忍着肆虐入骨的寒气,坐在书案前,迎着一丝微弱的光亮,还在看书,对于他而言,如今这般处境,只能选择看书让自己平静思绪了。

  其实天牢之中,作为王侯公卿,找看守的狱卒,讨上几本书倒是不难,毕竟狱卒宁愿他们可以看书安静些,也不愿听到那些游荡在耳边惹人心烦的哀嚎声。

  他轻叹了口气,抬头透过高墙之上的一方狭小窗户,隐隐看到些明亮的月光…他在想他的娘子,想她近日青州之行是否顺利,想她是否已经看到了他留给她的信,想她现在身在何处,她有没有生自己的气,有没有伤心,有没有难过…

  突然从外面传来了两个人的脚步声,一重一轻,一稳一急,越来越近。

  随着牢门处传来锁链的翻动声,笼在微光之中的林阔,知道今晚是有贵客来探望自己了…是啊,作为这场棋局的对手,他们也确实该坐下来好好聊聊了…

  郭瀚示意狱卒退下,慢慢走了进来,林阔没有抬头看他,依然镇定自若的在看书。

  “大人请坐吧。只是这天牢之中,林某这个等待伏诛的乱臣贼子,怕是没有好茶招待大人的,如今这壶里的水也凉了,大人若不介意,便喝杯冷水吧。”

  郭瀚看着他笑了笑,冲牢外的狱卒挥了挥手,狱卒即刻心领神会,下去备茶了。

  郭瀚在他对面坐了下来,看到他正在读《孟子》,饶有兴趣,笑着问道。

  “亭松是在读《孟子》?不知眼下正在读这《孟子》哪篇啊?”

  “回大人,林某正在读《离娄章句下》这篇…”

  “哦?不知这章,亭松有何高见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