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我麻了(1 / 2)

加入书签

众人循声望去,将人群后的几个中年男子让人出来,村长见到其中一个头戴方巾的青衫男子时,惊讶的上前行礼“杨府丞,您怎的来了”

被称为杨府丞的男子没有回答,而是指着身边一位四十上下,身材稍微有些发福的男子道“这是知州大人,近来州府各处的村庄陆续到了收割季节,知州大人不放心,特意四处走走,体察民情。”

村长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杨府丞,听说府丞身边的男子是知州大人时,整个人都惊住了,慢了半拍的跪下给知州磕头。

村长这一带头,其余不明情况的也跟着跪下。

院里院外瞬间呼啦啦跪了一地,就连方才在地头刨土豆的人也扔掉手里的铁锹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叫众人起来,终于进入了正题,村长还有些战战兢兢的对知州解释“我们桃花村新搬来一个明年准备乡试的秀才公。

偶然得到一麻袋奇怪的种子,于是开垦了一片土地将之种下去,这不今天刚好要收割了,大家伙儿都来看热闹。”

知州被说的来了兴趣“奇怪的种子去看看”

村长赶忙让人群将时砚让出来。

知州见到时砚气度不凡,当即面上的笑容和善了几分“好俊俏的后生是你种出来的东西拿与本官瞧瞧”

时砚躬身行礼“大人稍等。”

随后从地上捡起几个土豆,拿到井边冲洗干净,置于木盆中,端过来给知州瞧。

知州也不是个不通农事的,首先问的当然是安全问题“能吃吗”

其实之前村长太激动了,竟然直接将东西往嘴里塞,这要是真的有毒,村长说不定早就凉了。

只能说,时砚这半年给村人的印象太深厚,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相信时砚说的每一句话。

村正为难,他总不能说小人吃了两口,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应该能吃吧

时砚主动开口道“可以,亦菜亦粮,能饱腹,含有大量淀粉。”

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递给知州“大人请看,这是学生这些日子查阅整理的资料,本朝开国年记曾言,太、祖皇帝在平定天下后,曾下令让出海的

商人寻找一种植物,名曰土豆。

太、祖曾言,此乃至宝,若我大荣得此至宝,天下百姓人人都能吃饱饭,何愁天下不太平

这种植物如婴儿拳头大小,色如黄土,内里或洁白如云,或微微泛黄,可煮之食用,产量极高。

但不久后,沿海发生战乱,大规模的战争持续了三年,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学生偶然间见到此物时,隐约觉得眼熟,后来回家查阅资料后,怀疑眼前之物就是太、祖皇帝曾下令寻找的土豆。

于是摸索着种植下去,后面有学生写的种植日记,何时浇水,何时施肥,雨水过多,太阳暴晒会如何,学生都一一记录在册,还请大人指正。”

知州也是个博学多才之人,被时砚这么一提醒,瞬间想起史书记载,开国年间,确实发生过这么一件事,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般人看过那段史书也就忘了。

知州大喜,拿着土豆回忆开国年记中的内容,一一对比,仔细打量,越看越觉得眼前之物,就是太、祖皇帝曾经下令寻找的宝物。

内心的激动谁也无法体会。

时砚看知州仿佛陷入某种奇怪的思绪中不可自拔,于是主动像知州大人提议“大人,开国年记中曾言,土豆产量极高,中等田地每亩能产五十石至八十石粮食,精耕细作,土壤肥沃的上等田,则每亩能产一百三十石左右的粮食。

眼下学生正让人帮忙挖土豆,等挖出来咱们量一量,前后对比一番,也好更加确定学生的推测是不是正确的。”

在汉朝,一斤大约等于两百五十八克,一石大致重三十一公斤。三国时期,一石大约重六十公斤。

而本朝的计量方式与前朝都不同,一石换算六十斤。平常的亩产量三千斤,就是五十石。

知州被时砚这一提醒,瞬间醒过神来,将微微颤抖的手收进袖口,不动声色的抚平用力过猛捏皱的纸页,平缓呼吸,面上沉稳的吩咐身后跟来的仆从“去,帮着一起挖”

村长犹犹豫豫的跳出来,战战兢兢的告诉知州“大人,差爷们平时没做过农活儿,怕是下手没了轻重,将好好的粮食给糟蹋了。

不若交给村里的大家伙儿来吧,都是

常年伺候惯了庄稼的,有经验。”

知州一想村长说的十分有理“那就有劳老伯了”

村长受宠若惊,朝向院门外,张口就点了几个平日种地的好把式“王二牛,张老三,李麻子,李老四你们几人速去家中拿上铲子铁锹,来帮李相公挖土豆,快去快回别让大人久等了”

说完门外就发出一阵响动,村长直接跳到地里,帮着和尚几人一起挖。

他老人家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李秀才不愧是读书人,想法多,他们这些庄稼人种地,哪儿来这么多弯弯绕。

偏李秀才种个地,都能扯出开国皇帝,还搞个什么种植日记,让知州大人刮目相看。

啧,说不得这李秀才得了知州大人的青眼,他们村子也能跟着沾光呢

别的不说,就是这土豆种子,他们桃花村不得先巴拉点儿到自己碗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