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稷下学宫(1 / 2)
稷下学宫,位于齐鲁行省,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华夏在历经百年战火,饱经摧残之后,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到九十年代,改革已颇见成效。
然则,华夏历经百年屈辱,国贫民弱。人民教育、素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与这复兴之后的繁荣经济相比,显得极尽虚华。
国家意识到,民族的复兴,不单单在于经济物质的复兴,更在于精神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化始于百家思想,稷下学宫又集百家之学,百家争鸣。是故照搬稷下学宫之名之于当下,欲重现昔日之思想盛况。
———
现在虽近晚上九点,但学校门口依旧热闹,毕竟,大学生大都是夜猫子,而学校对这方面也管的颇为宽松。
江汜来到学校门口,从右侧路口进入。
这是一条路,却有两个名字。路的中间有花坛隔开,右边的叫迎新路,左边的叫致辞路。
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
只见石碑的正面大大的刻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走到路的尽头,走近石碑,方见石碑背面也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这是校规的总纲。
稷下学宫的校规是宽松的,也是严格。
说它严格,是因为触犯校规必被开除。
说它宽松,是校规之外得事物,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的接触。
比如,学生可以随意逃课,没有点名。但学校的监考系统非常严格,作弊者开除,学业不达标者开除。
当然,也有约束学生德行的校规,这有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地方。
对于争议的问题,学校是在网络上征求社会的意见,并于学校网站实时公开处理的细节。
学生有校规。对于老师,也同样会有。
对于老师违反校规,处理的更加严格。
校规的要求也同样更加宽松。
学校认为,无论老师或是学生,大都是成年人,完全有自己的自由,也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需有一个大的框架来约束他们的德行和责任。
稷下学宫建校至今虽然只历经二十几个年头,但学校已在世界上颇具盛名。
传统国学为学生的必修课,虽为必修,但却不计入学分。
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地方,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源。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重中之重。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
学校重礼却又不拘于礼。礼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往。偶遇从急之事,也可不必在意。
江汜在校内快步的往前走去。
江汜来到宿舍,刚要推门而入,却发现门是锁着的。
江汜解开背包,翻找着钥匙。
入门,开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