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却有晴(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清早,使团继续往京都赶路,范闲在前头看了看周围没有异样,拉开车帘进了马车,留王启年一人驾马。

“你进来干嘛?”李安浅放下手中的书。

看着封面上的“诗神”二字,范闲虽然觉得有些心虚,但还是问:“表姐觉得这些诗如何?”

“你的诗连庄墨韩都自愧不如,自然是极好的,读来也令我感触良多。”在文学方面,李安浅也的确是佩服范闲,只是这家伙平时看上去这样子实在是不像一位文学大家。

“那不知表姐可否读到那句‘道是无晴却有晴’?”

李安浅笑容一滞,摸着封面那“诗神”二字:“你不必替他来探我心思,我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表姐放心,我不是来当言冰云的说客的。”范闲拿起桌案上的茶壶,翻正一个茶杯,“我只是想知道表姐到底怎么想的,若是有情,为什么还要否认,有什么难处我也可以帮着解决;若是真的无情,那我就让言冰云趁早断了这份心思,也省的表姐你烦心啊!”

末了,范闲还特地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一脸“我是为了你好”的表情。

“也罢,我就不唬你了,”李安浅无奈地摇了摇头,“若你真信我无情,就不会和我说‘道是无晴却有晴’了。”

“既是两情相悦,为何还要如此?”范闲不解,谨慎地问,“表姐心思通透,应该不是因为沈婉儿吧?”

“自然不是。”李安浅连忙否认。

“那是因为他鉴察院的身份?”范闲又问。

“算是一个原因吧,”李安浅点头,“我不想卷入京都的纷争。他的被捕,就是受京都内部斗争的拖累。你应该比我更清楚,身在鉴察院,面临的是各种权谋的交锋。我说过,我只想做一个闲散郡主。”

范闲听了不语,他知道她的顾虑没错,李安浅继续:“你说是两情相悦,我却不敢这么说。先说我吧,我承认,在北齐的这段时间,他给我的感觉是很不一样,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爱上他了,换句话说,我并没有到非他不可的地步。”

“再说他,那年的惊鸿一见居然让他铭记至今,我实在是难以相信他对我的这份感情。”

“这有什么难以相信的?”范闲争辩,“表姐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我和婉儿就是一见钟情的,言冰云怎么就不能对你一见钟情呢?”

李安浅摇了摇头:“一见钟情太虚幻了。”

“我相信你和婉儿,却不相信一见钟情。”

经过几日的赶路,京都已在眼前。李安浅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色,想着当年离开时的情景,竟也不免近乡情怯起来。

“表姐,再过半个时辰我们就到了!”范闲的声音从外头传来,听上去有些兴奋。

“知道啦!”李安浅抿嘴轻笑,这家伙还真是急着回去。

“对了表姐,我是正使,按道理回去应该先去宫里见陛下,你去吗?”

“不去,”李安浅拉上帘子,“我在使团里又没什么身份,我去干嘛?”

“表姐就不怕陛下怪罪?”

“这次北齐之行,陛下考的是你又不是我,他能怪我什么?你可不要把我拉下水!”李安浅毫不客气点明范闲心里的小九九,“待会进了城你把我放下就行了,我自己回去。”

“行。”范闲点点头,“那表姐你准备准备,你的东西我之后让人送到靖王府去。”

要回家了,李安浅抚着胸口试图让心跳缓些,闭眼深深地吸了口气,嘴角是掩不住的笑意。

睁开眼,余光看见矮桌案上的一方砚,逐渐敛了笑,想了想从一旁取出纸笔,蘸了墨在纸上小心地写着。

马车外的喧闹声越来越多,李安浅将把墨晾干的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入袖口。

进了京都的城门,范闲就看见李弘成站在一辆马车前往城门外望,远远望见使团的仪仗,李弘成就已忍不住翘首等待,如今见到范闲忙上前笑着打招呼:“范兄!”

范闲跳下车,笑着回应:“你是来接表姐的吧!”

未等李弘成答话,李安浅就已掀开车帘,一跃而下,扑向李弘成:“哥!”

“安浅!”李弘成紧紧抱住自家妹妹,怕她摔了,“这么多年终于回来了!”

李安浅放开李弘成,喜不自胜:“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到?还到这来接我?”

李弘成笑着回道:“我哪算的那么准?是爹估摸着你们也该到了,就差我候在这里,我已经在这里等两天了,你再不到我可就不干这差事了!”

“哥你又乱说!”李安浅拍了李弘成一下,兄妹两人相视大笑。

言冰云在后面的马车上掀着窗帘看着这一幕,也不禁嘴角上扬,她在北齐,该是很想家的吧。

一旁的范闲见兄妹两人谈笑正欢,便打算告辞:“那表姐你和世子回去吧!我走了!”

“哎你等等!”李安浅忙转身叫住范闲,从袖子里拿出那张纸,递给范闲:“帮我把这个给他。”

“给谁?”范闲玩味一笑,“我能看吗?”

“看不看随你,给谁你心里清楚。”李安浅将纸塞进范闲的手心,转身在李弘成的搀扶下登上马车。李弘成向范闲行了个礼后也随即上了马车。

看着李安浅的马车调转车头,缓缓离开,范闲对王启年说:“我们也走吧,我先去言冰云那一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