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1 / 2)

加入书签

徐堰成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家的祖籍原来在北方。

对此,他表示质疑,并且立马打电话回家询问。

结果得到了“其实全家都知道就你一个人不知道”的结论。

“……”

徐家的族谱并不齐全,关于这点,长辈们的说法是战争时期不慎遗漏,真相到底是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

残缺的部分,非常巧合,都是徐家最为重要的那几年。

徐堰成对查资料非常在行,饶是如此,也要废点时间。

直觉告诉他家族丢失的部分族谱是有意所为,目的是隐瞒一些真相。

其实要寻找徐家族迁的原因说难不难说简单也并不简单。

徐家当时也算是颇有望名的小家,在大城市里经商,总该有点记录。

上个世纪的上海已经有夜景繁华,各种电影海报新潮,文化灿烂缤纷,当时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记录资料。

其中有一本介绍,是上海各大家族辛秘的记录史,可惜是孤本,藏与上海市博物馆,不外借。

徐堰成皱眉,深深地思考近期去一趟上海的可行性。

信号在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就在南城临近城市的地名大学图书馆内,有一本复刻。

徐堰成马上找机会借出这一本复刻。

书是加急邮寄过来的,只是小半天,徐堰成就感觉到了什么叫望眼欲穿。

书皮摸上去有种质感,徐堰成郑重地翻开了第一页。

又感觉有点近乡情却,真相近在眼前,他心中却隐约有些害怕。

书中语言有些晦涩,虽然是大白话,但有些词语的意思已跟现在不一样。

结合当时的时代,这些倒也还能接受。

而且当时上海市有三家姓徐。

徐堰成又翻阅了族谱,明确肯定当时徐家是在经营船舶生意,排除了剩下两家。

之后查阅的其他资料也肯定了他的观点。

因为另外两个徐家都有详细的记录,一个留在上海,发展成如今上海有点名气的一个家族企业。另一个则远渡重洋,全家移民。

只有徐堰成这一脉,消息中断。

各界议论纷纷,有说是在战争中衰败了,也有说逃到海外去了。

另徐堰成在意的是,所有的资料对船舶徐家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尤其是在这本家族记录史中……

徐堰成硬着头皮把它读完了,内心翻江倒海。

江烟休息了一天,打开房门,却看见徐堰成表情凝重。

她吓了一跳。

徐堰成看着江烟说:“我有思路了,或许我们需要回老宅看一看。”

他说动就动,立马抄起车钥匙,连桌子上的书都没来的及合上。

江烟也被带的紧张起来。

一路飞驰,趁着等红灯的间隙,徐堰成又回忆了遍。

当时的船舶并不是人想做就做的,能有本事把握住一个大城市的船舶制造业,除了和当时的政府关系深切外,还要有非常的能力。

据说,当时的徐家,走的是黑吃黑的路。

除了造船外,背地里干高利贷和逼良为娼等勾当,还和当时的军阀有关系。

实在是无恶不作。

靠着官官相护,就让徐家靠着杀人越货而发迹。

当然,害死了不少平民老百姓。

当然,这种十恶不赦的家族,最终遭到报应。

是什么报应没人清楚,只知道他们一夜之间散了钱财,家族成员也都不知所踪。

当时社会并未解放,世人还是很相信这些玄幻之事,所以有人说,船舶徐家遭到了他们曾害死的鬼魂的诅咒,永世不得翻身。

徐堰成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他自小接受的教育是,徐家前辈在南城兢兢业业,好不容易踏着改革的新风发展起来,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徐家。

在徐家在南城站足脚跟后,开始从事各种公益慈善事业,可谓是名利双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