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迎难而上(2 / 2)

加入书签

  解放前这里是几个纱厂的工人宿舍,说是工人宿舍其实大部分房子就是工人们自己盖的各种各样的简易房,这种情况下房子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解放后几个工厂成了国营单位,从五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又在这里盖了一批房子,有筒子楼也有平房……

  再后来人口繁衍增加,各家各户的房子不够住的,又开始各种私搭乱建,几十年下来整个道南路就成了现在的这种样子!

  道南路地势比较低,一到下雨下雪天,这里就成了一片烂泥滩!里边因为各种私搭乱建基本没什么像样的路,全是弯弯曲曲的仅能一两个人侧身通行的小胡同,很多房子里也没有厕所和下水道系统,那个味道和环境就不用说了!

  临海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第一个选择了道南这里,显示了大书记的雄心壮志,改造这个地方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在大书记的强力推动下,道南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还是成立了,而且还提升了级别,项目指挥部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

  道南旧城改造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常委副市长孟超同志担任,他本身也是分管城建的副市长,由一个常委副市长亲自担任道南旧城改造指挥部的负责人,也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除了孟超副市长领衔总指挥,项目指挥部还有市土地局、建设局、规划、财政、公安、市政、交通等等各职能部门的一二把手担任副指挥或者各项目组的负责人,另外还有道南棚户区所属的城南区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道南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也在指挥部里担任具体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总之就是临海市委市政府为了这个道南旧城改造项目,可以说是组织了精兵强将来攻坚克难!

  从95年开始,道南旧城改造项目就开始实施,前期主要就是调研筹备工作,核心的问题就是道南旧城改造的资金从哪里来?棚户区改造的拆迁政策如何制定?

  这么大的一片城市棚户区,改造拆迁肯定不是哪个领导嘴上说几句就能马上落地执行的,这里边的问题复杂着呢?方方面面牵扯到的问题太多了,这么大的项目也牵动着棚户区几万居民以及各方面相关不相关的人的利益,可以说这个项目一开始启动,各路人马以及牛鬼蛇神就闻风而动,都朝着这个项目扑了上来!

  总指挥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拆迁改造的资金来源问题,这么大的区域改造,需要动用的资金在这个年代对于临海市政府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依靠市、区地方财政,肯定是不可能筹措到这么大一笔资金的。

  95、96年这个时候,华夏还没有完全进入房地产市场化阶段,城市房地产建设开发主要依据的法律规范是95年1月实施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不过这部法律规定的各方面比较粗略,具体执行起来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各地自己来理解执行。

  就比如这个土地出让吧,后来房地产市场化,土地出让的招拍挂程序都是很完善的,可时下根本就没有这个规范流程制度,大多数土地出让都是以划拨的方式,有偿出让国有土地的操作方式不透明,里边也有很多猫腻和桌下交易。

  道南棚户区这里环境虽然很差劲,不过位置是真的不错,这里如果能整体搬迁开发起来,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有想象力的,这也是市委市政府要迎难而上啃这块儿硬骨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里能卖出好价钱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