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推广农具(1 / 2)

加入书签

孟获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此事更是因缘际会。原本只是想借此机会加深与东吴的关系,没想到竟然成就了一段姻缘。我与孙权之女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最终喜结连理。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也算是一种外交上的意外收获吧。”

  诸葛亮听罢,不禁大笑,“好一个因缘际会!孟获,你此行虽然冒险,但所得之多,也足见你的智谋与勇气。”

  孟获连忙谦虚地回应:“丞相过誉了,没有丞相的统筹规划和信任,我等岂能有今日之功?”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知道孟获的功劳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是对方那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事风格。这种能力在乱世中尤为重要。

  两人的对话逐渐转深,开始讨论起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诸葛亮提出,即便目前蜀汉与东吴关系良好,但仍需保持警惕,加强内部稳固,以防不测。

  “我们需加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共同维护这片土地的稳定。”诸葛亮端详着地图,指着关键的地理位置,“此外,我还打算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兵力和粮草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孟获看着诸葛亮手指的地方,沉声道:“丞相的意思是要防备吴国?”

  “不错,现在魏蜀吴,数我蜀国势力最大,为防止魏、吴联合,第一是要联吴伐魏,第二个便是加强对吴国的防备,最后,便是积蓄国力,征伐魏国。”诸葛亮一分析,孟获也觉得很有道理。

  蜀国本身的蜀中之地便是富足,孟获投靠之后,南中便名义上算是蜀地了,如今蜀国不止有南中之地,汉中之地也是尽归蜀国,加上关中之地和凉州等塞外之地,蜀国可谓今非昔比,只需稳步发展,魏、吴两国便不再是蜀国对手了。

  “丞相,南中有几物,或许可以加快蜀国国力和粮草恢复。”孟获犹豫再三,还是将话说了出来。

  “哦,不知蛮王说的是何物?若是真能加快国力恢复速度,那可是大功一件。”诸葛亮眼前一亮。

  “丞相且随我来。”孟获起身,挥手一请,诸葛亮也是起身跟上。

  孟获带着诸葛亮穿过了僰道城后的山岭,来到了一个水流穿过的山谷之中。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肥沃土地上,孟获展示了他口中所说的“几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巨大的木制水车,其结构精巧,水流带动之下,能将河水引向高处的农田。诸葛亮见状,不禁连连点头,“此物可解决蜀中灌溉之难,提升农作之效。”

  随后,孟获又引诸葛亮至一处新犁的田地旁,展示给他一种名为“曲辕犁”的农具。与蜀中传统的直辕犁相比,这种曲辕犁更适合犁地,更加省力不说,减轻了牛畜的负担,还提高了耕作效率。诸葛亮亲自试拉之后,对孟获道:“此犁一行,着实提升了耕地速度,且节省人力,利于山地农业的发展。”

  行至谷深处,是一处水动磨坊。水轮转动之际,石磨缓缓工作,谷物被有效地磨成粉末。诸葛亮仔细观察其结构,发现其设计合理,能够大大提高粮食加工的效率。他心中暗想,此物若在蜀中推广,粮草储备的速度将大为加快。

  最后,孟获带着诸葛亮参观了一种水车纺纱的设备。这是由水力驱动的纺车,能够高效地将原棉转变为纱线。诸葛亮看着那些巧夺天工的机械装置,心知这些技术的推广将极大地推进蜀国的纺织产业,加速经济发展。

  “这便是蛮王在成都用蜀锦大挣一笔的原因了吧?”诸葛亮调笑道,他是早就知道孟获在成都干的那点事情,只是孟获乃是重要的合作伙伴,那点小事无伤大雅,便没有在孟获面前提起过。

  “倒是让丞相见笑了。”孟获也不解释,两人心照不宣的默认了此事。

  回到临时的营地,诸葛亮与孟获点起灯火,展开地图,开始策划如何将这些技术和设备推广到蜀中的每一个角落。

  “蛮王,你带来的这些技术无一不是宝贝。我们需先设模范区域,培训技术人才,再逐步扩展到全国。”诸葛亮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丞相,倒是可以免去如此麻烦,只要丞相允许,我南中可派出工匠到蜀中各处指导生产这些工具,保证能快速的推广起来。”孟获看着诸葛亮,一脸真诚。

  诸葛亮略一沉吟,便道:“好,那就依蛮王所言。”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孟获的那点小九九,若是由南中派遣工匠,孟获必将收获大量的名声,百姓必将感恩戴德,但他诸葛亮也不是嫉贤妒能之人,他的目的从来只有一个,那便是光复汉室。

  孟获点头如捣蒜,他知道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传播,将使得他的家乡南中与蜀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繁荣。

  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画风一转,对孟获道:“蛮王,你如今既然娶了孙权的女儿,孤虽知道你是因缘际会下做的,但未免别人说闲话,还需避一下嫌的好。”

  “还请丞相教我。”孟获忙起身下拜。

  诸葛亮微微点头,他知道这一刻将是策略与人心的融合之时。

  “理解,孟获,你新娶了吴王之女,这层关系的微妙我们都清楚。为稳固你这南中和东吴之间的联盟,同时也为了增强你与蜀汉的联系,我有一计,可让你在三方面都取得平衡。”

  孟获听得此言,心中不由得一惊。他尊敬诸葛亮的智谋与为人,知晓其必有高见,连忙表示求教。

  “丞相高见,获自当洗耳恭听。”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的目光如同穿透迷雾的明灯,“我们蜀汉也有一位出众的女将,乃是关羽之女,关银屏。她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深明大义。如果你愿意,我愿做主,将关银屏许配给你为妻,这样一来,你既是孙权的女婿,也是蜀汉的女婿,自可平衡两家关系,且还能得到东吴和蜀汉的共同支持。”

  孟获闻听此言,心中既惊又喜。关银屏的大名他自然听过,未料到自己竟有缘与她结为连理。

  “丞相深谋远虑,获当然从命。只是不知关小姐意下如何?”孟获虽然粗犷,但也知儿女情长非儿戏,不能单凭政治联姻而强求。

  诸葛亮笑了笑,“这点你放心,我会亲自与银屏交谈,相信她身为蜀汉忠良之后,必能理解这桩婚事的重大意义。此外,你们大婚后,我还将奏请皇上,赐你蜀汉侯位,以示恩宠。”

  孟获闻言,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他深知这不仅是自己个人的荣耀,更是南中与蜀汉关系进一步加深的象征。

  “丞相恩重如山,获无以为报,唯有今后更加用心于南中与蜀汉的交流合作,不负丞相厚望。”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看重的正是孟获这种能顾全大局的胸襟。

  孟获与诸葛亮聊完正事,便向诸葛亮辞行而去。

  “丞相,孤离家日久,还需回去一趟,还望丞相海涵。”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道:“应有之义,蛮王自去。”

  此次离开南中已有快一年了,孟获也是有些想家,想念家中妻儿。

  只是有一事,却是困扰起孟获来,只见孟获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坐在车里的孙小虎,这如何跟祝融夫人解释呢?

  甩甩头,孟获心中暗道:“船到桥头自然直。”

  孟获一行快马加鞭的往家中赶去,

  在孟获的快马加鞭下,他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朱提郡的家中。尽管路程漫长且充满未知,但想到即将见到亲人,孟获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期待。

  正当他们刚刚踏进府邸的入口处,远远地,祝融夫人携着儿子孟虬迎了出来。祝融夫人身着南中特有的彩织服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脸上带着温婉的微笑,步伐轻快,显然对孟获的归来充满了欣喜。孟虬则个头已经抽高,眼神中透露出对父亲的无比敬仰。

  “夫君,你终于回来了!”祝融夫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情感丰富而真挚。

  孟获下马,迈开大步走上前去,深情地拥抱了妻子和儿子。他环视四周,发现许多族人都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随行人员,特别当目光落在孙小虎身上时,更是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让我来介绍一下,”孟获清了清喉咙,表情略显尴尬,“这位是孙小虎,我此次在吴国期间,因缘际会,吴皇帝作主,她现在是我的夫人。”

  听到这个消息,祝融夫人明显愣住了,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惊讶、疑惑、不安......然而,作为一个一直以来都深明大义的族长夫人,她知道此刻不是发泄个人情绪的时候。

  “欢迎回家,孙小姐。”祝融夫人微笑着,语气虽然平静,但眼中的波动难掩内心的波动。

  孙小虎也步前一步,恭敬地回应:“姐姐好,我初来乍到,还请多关照。”

  孟获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生活将会充满挑战,两个女人,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