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水母?海蜇?(2 / 2)

加入书签

冯晔仔细观察着捞上来的圆球:“确实不是海蜇,只是水母,就是不知道是哪一种水母。”

虽然他上辈子打渔几十年,经验也算丰富,而且见过很多海洋生物,但是对于水母的认知很少。

主要是因为水母没有任何的经济价值,没有哪个渔民会去仔细研究。

而海蜇不一样,有人收,能卖钱,自然会去关注。

因此,他只知道这是水母,不是海蜇。

其实水母和海蜇挺好分辨的。

水母的身体通常呈伞形或钟状,有许多触手伸出,而且触手比较细长,常常有刺细胞,可以释放毒素进行捕食。

而海蜇的身体体型通常较大,呈伞状或半球状,触手则位于身体的下方,相对较短,也有刺细胞,但一般不会主动攻击。

冯晔不知道的是,他捞起来的这个水母,是僧帽水母,有剧毒。

因浮囊体大,呈胞囊状,白色透明、形状似僧侣的帽子而得名

又美又毒的僧帽水母

其触手细长,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细胞内含有极毒的毒液,被人们称为“毒手”。

人被其螫(shì)后,毒性发作很快。

轻者,皮肤出现如受鞭抽打的伤痕,浑身灼痛;

重者,几分钟后,血压急剧下降,全身无力,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冯晔仗着自己的手上戴着手套,不怕它有毒,用手摸了摸,又拍了拍它的浮囊。

发现这东西摸起来就像果冻一样光滑,跟海蜇没啥两样,Q弹Q弹的。

阿灿也想摸,刚伸手就被冯晔制止了。

“别乱摸,这东西可能有毒。”

阿灿一愣,收回了手,郁闷地道:“有毒?这东西看起来挺漂亮的,怎么会有毒呢?”

“草,有没有毒跟漂不漂亮有什么关系?不认识的东西最好别乱动,你要是真想摸一下,就去把手套带上。”

“好吧。”

阿灿老老实实地去船舱里拿了一对手套出来戴上,然后才对着水母下手。

“软软的,手感真好。”

“小心点,别被它的触手缠住了。”

“放心吧,我不会大意的。”

冯晔拿着手抄网又到了船边,这时刚好又有一个淡蓝色的圆球随着海浪漂浮到了船边,他顺势就捞了上来。

这一个要小一些,只有七十斤左右。

捞上来之后,他发现这个虽然也是淡蓝色,但形态有点不一样。

仔细一看,他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海蜇吗?”

“啥?海蜇?”

阿灿抬头看了过来。

冯晔把它倒在了水母的旁边。

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呈现的形状不一样,触手的长短也不一样,一眼就能分辨。

海蜇的触手更短,也有刺细胞,当人体接触到时会被蛰,海蜇因此得名。

海蜇是一种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的大型水母,生命周期约为1年。

一般为乳白色,由于发达的环肌具有多样色素细胞,常构成不同颜色差异的群体。

通常有蓝、紫、白、橙、黄、红等六种颜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蜇的国家  。

晋朝《博物志》记载:“东海有物,状如凝血,纵广数尺周围,无头、无眼、无内腔,众虾附之,随其东西,人煮食之。”

唐代《本草拾遗》也提到:“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眼目腹胃,以虾为目,炸出以姜醋进之,海人以为常味。”

其中一种海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