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白起——史书页页留痕迹,战神传说永不息(1 / 2)

加入书签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酷无情的战术闻名,被誉为“战神”、“人屠”。

  生于公元前332年,卒于公元前257年,活跃于秦昭襄王时代,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一  生平概述

  1  早年经历

  白起出身于一个低微的武官家庭,但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勤于研习兵法,对古代军事典籍如《孙子兵法》有着深刻的理解。

  年轻时,白起在军中崭露头角,凭借其出色的武艺和战略眼光,逐步晋升,最终成为秦国的一名将领。

  2  军事生涯

  ①  长平之战

  白起最为人所知的战役莫过于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

  此战中,赵国与秦国争夺上党之地,赵国派出了老将廉颇坚守,而秦军则由白起领兵。

  面对廉颇坚壁清野的策略,白起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术,同时利用反间计使赵国撤换了廉颇,换上了缺乏经验的赵括。

  赵括的轻敌冒进正中白起下怀,他利用地形优势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最终合围赵军,导致赵国军队四十多万人被俘。

  为了避免赵国日后报复,白起做出了一个至今仍备受争议的决定——坑杀所有赵国降卒,这一行为也让他背负了“人屠”的称号。

  ②  其他战役

  除长平之战外,白起还指挥了伊阙之战、伐楚之战等重大战役,几乎每战必胜,为秦国扫除了统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伊阙之战中,他以少胜多,击败韩魏联军,奠定秦国东出的基础;

  伐楚之战,他攻破楚国都城郢,迫使楚国迁都,极大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3  晚年悲剧

  尽管战功赫赫,白起的晚年却充满了悲剧色彩。

  秦昭襄王后期,白起因病未能参与邯郸之战,而此战秦国大败。

  秦王本欲让白起接替指挥,但白起认为已错过最佳时机,拒绝出征,此举激怒了秦王。

  加之朝中奸佞小人的谗言,白起最终被赐死,一代名将陨落,令人扼腕。

  二  主要功绩

  白起的主要功绩不仅在于一系列关键战役的胜利,更在于这些胜利对于秦国乃至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其主要功绩的详尽阐述:

  1  军事征服的推手

  ①  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

  这是白起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面对韩、魏两国联军,兵力处于劣势的白起巧妙利用敌方内部不和,集中力量攻击较弱的韩国军队。

  从而瓦解了联军的抵抗,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斩首二十四万余级,一举打破了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格局,为秦国向东扩张扫清了重要障碍。

  ②  伐魏之战:

  白起随后又数次率军攻打魏国,攻取了魏国的大小城池六十多座,进一步削弱了魏国的力量,巩固了秦国在中原地区的控制力。

  ③  伐楚之战(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

  这是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战役。

  白起率军深入楚境,采用迂回战术,避开了楚军的正面防御,直捣楚国腹地,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都,迫使楚国迁都。

  极大地震撼了六国,为秦国南线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④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

  这场战役无疑是最能体现白起军事才能的巅峰之作。

  面对赵国的顽强抵抗,白起通过精心布局,成功诱敌深入,然后迅速合围,最终俘获赵军四十余万。

  虽然最终决定坑杀大量降卒备受争议,但这场胜利极大地削弱了赵国,使得六国再也无力单独对抗秦国,为秦国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

  2  军事理论与实践的革新者

  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勇猛和兵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战略战术的独到理解和创新。

  他擅长利用地形、天气等自然条件,以及对敌军心理的精准把握,实施灵活多变的作战计划。

  白起的战术包括但不限于:快速机动、分割包围、远程奔袭等。

  这些在当时都是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战术理念,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秦统一进程的推动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