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没有柳暗花明(1 / 1)

加入书签

高惟明回到家中,吃过饭,和高叔闲聊了会回到了后院,他没有回卧房,而是上了阁楼,这是栋三层的小楼,有三丈多高,站在楼台上,双臂撑在栏杆上举目眺望着远处忽明忽暗的夜色,脑海里一段一段的回想着今日询访的一些细节,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

  炎热已过,开封城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起来,居高望远,夜风也要比在楼下要大,吹得袍角呼啦啦的动,倒有些凉意袭来。

  倚着阑干又站了盏茶的功夫,他才从楼上下来,走出阁楼,依着廊道走着,四下里甚是冷清,不由想起刚吃饭时高叔的感叹,说家里宅大人少,劝自己早点成家,还要多娶几门亲,让人丁兴旺起来,好撑起这偌大的宅子,显得热闹,他想着也是好笑,人上了年纪,是怕冷清想热闹。人气足,阳气就足,心里也就不寥寂了。

  散了会步,他去了书房,点亮了油蜡,将任志的几幅字摊在书案上,看了几眼。刚要将一旁的椅子搬来坐下,一屈身的时候,他想起哪里不对了,问题出在枢密院承旨司副承旨刘翱的身上。

  刘翱在任志的死上表现得太不像个正常人了,无论是同僚还是任娘子口中所述的作为任志最为交好的好友与同乡,他的表现有点过于冷淡,这完全不符一个好友该有的样子。这个念头当时在枢密院时自己也产生过,还为此特意问过张班头,问他两次见到刘翱时有什么不同,他说是除了第一次表现出惊讶之态外,两次没什么不同,就是都没有为好友突然亡故该有的悲伤。

  以至于自己还起疑是不是那些同僚搞错了,任志和刘翱或许就只是同乡而已,或因同乡这层关系比一般人要亲近点,但并不是他们认为的至交好友关系。

  但去任家,任娘子则亲口说任志很是看重刘翱,两人有很好的交情,那俩人确实是好友的关系,真是好友关系,那刘翱这种态度就很反常了,而且还在自己面前刻意隐瞒和任志的这层关系,如果不是主动问起,他不会说。即使自己问了,他还轻描淡写的说虽在同个衙门做事,但见面也不容易之类的话敷衍,像是在撇清和任志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反常呢?是因为近来知道任志人品卑劣而不屑,所以才冷漠?

  任志人品会怎么卑劣?在同僚的口风中很好,没有出现贪墨,没有枉法,没有坑卖同僚。那就有可能是私养外室被刘翱知晓,毕竟这些能瞒过同僚,但不容易瞒过和他走得近的刘翱,或许,他就没想着要瞒,反将这事主动告诉刘翱知道,以为刘翱会支持他,毕竟都是男人嘛,谁不是有这点花花心思呢?

  但事与愿违,刘翱并没有支持他,反倒同情在家操劳,既照顾公婆又带着三个孩子与他同甘共苦的任娘子来,所以刘翱心生不屑,两人因此有了隔阂而疏远,对任志的死才如此冷淡。

  想通了这一点,他呼了口气,但随即又陷入了冥思中,解了刘翱这个结,却并不能有助于案子的侦破。

  片刻后,他猛地一拍额头,既然刘翱因任志养外室而疏远任志,那他想必也知道这个外室的情况,而这个女人则是这起案子的关键点,从刘翱那里问出这女人,抓捕审讯不就知道凶手是谁了吗?

  案子的关键点找到了,本是谜云重重一下就豁然开朗,高惟明不由露出了舒心的笑,正要起身去卧房休息,随即那抹微笑就凝结在了脸上,心里涌上了一丝忐忑。

  因为他突然发现,他对这起案子的推理出发点有那么一些不靠谱。

  他觉得自己或许犯了个错误,他目前所想的,都是将任志之死归为女色,之所以归为女色,是缘于纸篓里揉掉的纸团,以为任志是因情生恨,才在遇刺前写下这些字幅。可问题的关键自己却漏掉了,这时想了起来,任娘子说,他家相公都是早上去衙门,到点了就回家,连逛个夜市也从不单独去,都要带上家人一起。

  同僚也说,任主事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下公也都是同他们一起走,没见缺勤误过事。

  既然如此,任志哪还有功夫去养外室,他再是时间管理大师,也腾不出手来,除非真有分身术。

  还有一点,任家两个老人三个孩子,一家七口人,就全靠他的俸禄养活。虽然大宋官员的俸禄丰厚,但养七张嘴也是压力不小,他哪有闲钱去养外室?他这职位也不是捞外快的职位,就是一份死俸禄!

  想到这里,高惟明只感头痛,原本以为已经看到了案子侦破的曙光,却猛的又被一脚踹入了黑夜中。

  既然因为女人而因情生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那他这个怜其甘为鬼,吾当意何如又是什么鸟意思?什么怜之痛之恨之的,无缘无故在死前的两天夜里写这些玩意做甚?

  高惟明不禁有些忿然起来,他坐不住了,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

  转了两圈,不禁想到,既然任志养外室的事不存在,那刘翱为何要无缘无故的疏远任志,对好友的死那般冷淡?

  怜其甘为鬼,吾当意何如?他转到书案前,盯着几幅字。既然不是为女人为情,还有什么能让任志如此在意?怜其甘为鬼......怜其甘为鬼,他这般痛心疾首的,为谁呢?除了女子之色欲情就是手足之情、舐犊之情这些能让人如此在意,再或许就是友情了。前几种都不存在,那或许就是后一种。

  友情,至交好友就刘翱,难道是和刘翱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可刘翱好好的很正常,有什么会让任志如此愤慨不舍,痛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