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雷古鲁斯的命运(1 / 1)
原来身先士卒的雷古鲁斯在刚才的激战中被迦太基士兵重点照顾,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他虽奋勇杀敌,但终究寡不敌众。在敌人的围攻之下,他渐渐力竭,最终被一记重击打晕在地。就这样,这位英勇的将领被敌军生擒活拿。
由于当时战场情况十分混乱,除了少数亲兵跟随在他身边,其他士兵都在敌人地重重包围下各自为战。这些亲兵们奋不顾身地想要保护他们敬爱的指挥官,但无奈敌人太多太强,他们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而雷古鲁斯——这位传奇的指挥官,最终还是不幸地成为了迦太基士兵的俘虏。
落入迦太基人手中的雷古鲁斯处境可想而知,他可是迦太基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啊! 迦太基人对他简直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如今他落入他们之手,恐怕真是凶多吉少啊!他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是宁死不屈,还是惨遭折磨?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迦太基人俘虏了雷古鲁斯之后,并没有立即将其处决,而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让他屈服。他们先是用金钱和美女来诱惑他,希望他能够放弃自己的立场,为迦太基效力。然而,雷古鲁斯却不为所动,坚贞不屈地拒绝了这些诱惑。
见软的不行,迦太基人便开始对雷古鲁斯施以酷刑,企图通过身体上的痛苦来逼迫他就范。但即便是面对种种残忍的折磨,雷古鲁斯依然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点机密或者改变自己的立场。
与此同时,担任迦太基军队指挥官的赞帕缇斯意识到,雷古鲁斯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如果不能让他为自己所用,那么就必须尽快将其处死。因为自从雷古鲁斯被俘虏以来,迦太基陆军在与罗马军队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从西西里岛一直败退到了北非。无论是在海战还是陆战中,迦太基军队都未能取得一场胜利。尽管后来他们更换了将领,加强了军队的训练,但仍然无法扭转战局。
尽管接下来的两场战役中罗马军队并未取得胜利,甚至在战后接连失去城池领土,但迦太基军队却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伤亡代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位指挥官的率领下,罗马人总是能够以少胜多,并给自身带来巨大的伤亡。尤其是在最后一场原本稳操胜券的战斗中,他们竟然被一把熊熊大火烧死了三分之一的士兵,最终损失将近一万人后才结束了这场战斗,还让罗马人成功逃脱。对于一名来自斯巴达的指挥官来说,这无疑是他征战生涯中的奇耻大辱,而这一切屈辱皆拜眼前这位罗马指挥官所赐。
赞帕缇斯深知雷古鲁斯对于罗马军队的重要性,他相信只要雷古鲁斯还活着,罗马军队就会士气高昂,继续对迦太基发动攻击。因此,他向迦太基议会进谏,强烈建议将雷古鲁斯处死,以绝后患。然而,这一提议却引起了部分议员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太过残忍,而且可能会引发罗马方面更强烈的报复。
之后迦太基又使用了各种手段造谣雷古鲁斯已经投降了迦太基,想用这种方式将雷古鲁斯逼的走投无路,名誉扫地,最终不得不离开罗马。这样迦太基既不用背负与罗马结下死仇的风险,又可以让罗马军队损失一员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大将,可谓一石二鸟。可就在这个时候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的雷古鲁斯,居然向迦太基妥协了,并且同意代表迦太基前往罗马去进行和谈。
迦太基议会进行一番斟酌后同意了雷古鲁斯的建议,但是他们可不认为这个家伙到了罗马后会愿意回来,说不定直接振臂一挥把自己派过去的人都给噶了,这不等于是放虎归山,游龙入海么?所以迦太基只让雷古鲁斯写信通知罗马派出和谈代表前来迦太基,然后看着雷古鲁斯如何当面和罗马代表进行和谈。
雷古鲁斯竟然真的写了信,并且把罗马外交官从罗马千里迢迢叫到了迦太基,然后在所有迦太基议员的面前与罗马派来的外交官当面“和谈”。只是接下去雷古鲁斯说出来的话把迦太基议会的众人气的七窍生烟。雷古鲁斯大手一挥,正义凛然地对着自己的同胞说道:“虽然我很不幸被迦太基俘虏了,但罗马不必为我地生命安危而担忧,因为我从被俘虏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作为罗马贵族的一员,我将军人和家族的荣誉,以及对帝国的忠诚摆在第一位,舍生取义,在所不惜。纵观当前的战局,无论在兵力还是当前的局势上都占据了优势,因此罗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战争打下去,我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罗马。最后让我们就此永别,我的朋友,我最深爱的祖国,永别了,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只有一次生命能够献给罗马。或许下一秒我就会被大卸八块,但是我雷古鲁斯一生只忠诚伟大的罗马,至死方休。”
罗马外交官留着泪水告别了英勇的雷古鲁斯,在迦太基人复杂的神情中,带着满腔的怒火离开了迦太基,并将雷古鲁斯临死前的宣言告诉了所有元老院成员。元老院成员听完,不仅为雷古鲁斯的英勇而感动,同时也坚定了继续打下去的决心,并且在这一刻起罗马无论是是普通士兵还是贵族议员都将这场和迦太基的战争视为国战,上下一心,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而雷古鲁斯也在说完这番话后,被义愤填膺的迦太基人处以极刑。有人说雷古鲁斯被拉到广场上的火刑架被烈火烧成灰烬,也有人说他被双脚吊着千斤巨石沉到了海底。英勇的雷古鲁斯并没有背叛罗马,雷古鲁斯死后元老院为感念他的杰出贡献和死后的英勇就义,为他树立起丰碑,供后世的罗马人瞻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