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南疆(1 / 2)

加入书签

晨阳初绽,夏天清晨的阳光撒在红墙碧瓦上,庐阳祁阳宫笼在一片金灿灿的光芒里,群鸟高亢啼鸣着飞过明光殿上空。高公公在殿前高唱一声:“上朝!”

  于霞光万道里,明光殿的大门轰然开启,分列而立的文武百官秩序井然鱼贯而入。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在高公公的唱喝声中,慕容煜端坐龙椅,器宇轩昂地环顾殿下众臣。

  兵部尚书何伯约出列,垂绅正笏朗声启奏道:

  “臣有奏。今晨兵部收到急报,南疆遭林邑来犯。臣请出兵平乱。”

  何伯约出身寒门,入仕之前曾在二皇子慕容成岭府里的参署任军师智囊,崭露头角。

  如此治国之才,慕容成岭并没有藏私,而是将其推荐给了父皇慕容煜。后由于何伯约的高瞻远瞩和不二忠心,慕容煜对他也是青眼有加。

  大燕新朝初立之时,慕容成岭谏言改官制,由“三省一台五监”改为“三省六部九卿”,于尚书省下设立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六部,也就是那时,何伯约被大燕皇帝慕容煜任命为兵部尚书,成为大燕最年轻的正三品大员。

  今晨天未亮,兵部收到马上飞递八百里加急的兵部文书,展开一看是“林邑犯南疆”的急报,何尚书并未知会丞相陈祁,直接在早朝上当堂面禀了皇上。只见丞相陈祁听完何尚书的上奏之后,下垮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下,随即立马又敛了神色,不动声色地执笏伫立在一旁。

  虽然离得并不近,但陈祁的表情没能逃过陛台之上耳聪目明的慕容煜的眼睛。

  慕容煜问了殿上众臣的意见。

  有人提出:“林邑小国不足为惧,派驻守南疆的定远侯率兵攻打便可”。

  明光殿上众臣工纷纷附议,

  御史大夫颜馥节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大燕新朝初立,正是民心不稳之时,林邑趁虚而入犯我国土,虽是南蛮小国来犯,螳臂当车不足为惧,定远侯足可抵挡。”

  “但,鉴于当下局势,朝廷也该立即出兵奔赴南疆!因为,这既是我朝对犯我国土者的态度,也是对边疆百姓安危的挂牵。既是朝廷要护边疆百姓周全的表率,也是彰显‘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颜御史话音刚落,秦王慕容成岭也掷地有声得跪请道:“儿臣附议,儿臣愿率兵赴南疆平乱!”

  慕容煜有些犹豫,这些日子他正考虑大燕的立储之事,长子楚王慕容恒峰和次子秦王慕容成岭都是他心目中太子人选,且两者之间他更倾向于后者。而历来,“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太子不能手握兵权出战征伐是大燕祖上留下的规矩。

  这次又和前几回都不一样。上元夜暗取西楚庐阳时,大燕尚未立朝;前次营救裕王的时候,既可算作国事也可当成家事;可这回的南疆平乱讨伐林邑则是正儿八经的领兵出征,是要拿着虎符的。

  虎符一出便象征兵权的正式移交。

  一旦给了慕容成岭象征兵权的虎符,便是断了他入主东宫的道路。

  皇帝慕容煜心有不忍……他还没决定,楚王和秦王里头究竟立谁为储。

  “林邑乃南蛮小国,为了平定这个于南疆作妖的跳梁小丑而断了成岭被立储的机会,不值得。”慕容煜心下已然有了决断,于是转头看向一直缄默不语的丞相陈祁。

  皇上知道陈祁可是一直觊觎着兵权呢,料定他定会提出反对秦王领兵的理由,并捎带着毛遂自荐一番要求带病出征的。“正好让陈祁出言驳了秦王的请求。孤只管顺水推舟便好。”慕容煜打着如意算盘。

  于是问道:“丞相怎么看?”

  岂料,陈祁一反常态,出列执笏,回答道:“回禀陛下,臣附秦王议。”

  “秦王殿下英勇盖世,亲赴南疆平乱,实属难能可贵!皇子以身赴险,亲自出征,可定军心安民意,使我大燕南疆凝心聚力、勠力同心,使我国境戍防固若金汤,社稷江山稳若磐石,今后无人再敢来造次!”

  陈祁说得铿锵,话音刚落,楚王慕容恒峰立即亦朗声道:“儿臣附议。”

  明光殿上一干大燕氏族门阀出身的臣子以及楚王僚属们,唯慕容恒峰马首是瞻,此刻亦立即齐声附议。另有一干西楚降臣见领头的陈祁发话了,遂也尽数附议。

  转眼间,朝堂上齐刷刷跪倒了一片。

  遽然,事态走向与皇帝慕容煜的愿望背道而驰,他弄巧成拙,无意间将秦王慕容成岭送上了战场,也等同于将楚王慕容恒峰推上了太子之位。

  ……

  是夜,庐阳忽然变了天。

  雷雨欲来,云层俱黑,狂风阵阵,穿林打叶。

  连聒噪的蛙虫都噤了声,只听得殿外的雷鸣一声响过一声。

  祁阳宫御书房里烛火摇曳,罗帐翻扬,慕容煜还在秉烛批阅奏章,这些奏折里头,许多都是来自大燕氏族门阀的上奏,要求停止汉化,要皇帝陛下不要忘本,要保持鲜卑传统的。

  还有便是奏请皇上尽早立储的,储君不立,国祚不稳。

  而,关于林邑平乱之事,只有一通来自兵部尚书何伯约的奏折。

  仿佛,林邑侵犯南疆,在众臣眼里真的只是件芝麻绿豆的小事,不足一提……

  慕容煜搁下朱笔,仰身靠着太师椅,抬手捏着眉心,此刻,他竟感到十分疲惫,奏折上笔迹各异的字迹也令他顿觉烦躁,就像写这些奏折的人正一齐凑在他耳边叽哩哇啦各抒己见,聒噪得很。

  大燕立朝以来,他慕容煜励精图治,焚膏继晷地处理政务,从未感到今日这般的心力交瘁。是该立储了。但楚王真的合适吗?还是要破一破祖宗定下的规矩礼制,让领兵的秦王也能有机会成为储君?

  高公公看在眼里,明白慕容煜的烦恼,趁着在一旁奉茶的机会,轻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