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周鲂大赚曹休(1 / 2)

加入书签

孔明接到诏书后,费祎担心他会尴尬,便安慰道:

  “蜀中人民都为你当初拿下四县而欢呼呢!”

  孔明却脸色一变:“这有什么可高兴的?得到又失去,跟没得到一样。你这么说,让我更尴尬了。”

  费祎又说:“不过听说你得到了姜维这位猛将,天子很高兴。”

  孔明气呼呼地说:“我们这次战败,连一寸土地都没抢到,这是最大的失误。得到一个姜维,对魏国来说算什么损失?”

  费祎又问:“那丞相现在统领着数十万大军,是不是可以再攻打魏国了?”

  孔明回答:“以前我们在祁山、箕谷驻扎时,兵力比敌人多得多,却没能打败他们,反而被他们打败。

  问题不是兵力多少,而是将领的问题。现在我打算减少兵力,精简将领,明确奖惩制度,改变未来的战斗策略;否则,即使兵力再多也没用。

  从今以后,大家如果有为国家考虑的长远之计,就请多多批评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这样我们才能战胜敌人,建立不朽的功勋。”

  费祎和其他将领都被孔明的话折服了。

  费祎回到成都,孔明在汉中,像个慈父一样照顾着军队和百姓。

  他不仅关心士兵的吃喝拉撒,还亲自指导他们练习武艺,甚至还亲自设计了攻城渡水的工具。

  他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准备了一场大战。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到了洛阳。

  魏王曹叡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召见司马懿,问他: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付蜀国?”

  司马懿说:“现在天气这么热,蜀国的军队肯定不会出动。如果我们深入他们的地盘,他们会守住险要的地方,我们很难打下来。”

  曹叡问:“那如果蜀国的军队再来侵犯我们怎么办?”

  司马懿说:“我已经算好了,诸葛亮这次肯定会像韩信那样偷偷地度过陈仓。我推荐一个人去守陈仓道口,他一定能守住。”

  曹叡高兴地问:“这个人是谁?”

  司马懿回答:“他是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现在是杂号将军,镇守河西。”

  曹叡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任命郝昭为镇西将军,让他去守陈仓道口。

  他还派人去传达这个命令。

  不久,忽闻扬州的司马大都督,曹休,上表称东吴的周鲂愿以郡来降。

  他秘密地派人陈述了七个理由,说东吴可以被攻破,请求尽早发兵去取。

  皇帝在御床上展开,与司马懿一起观看。

  司马懿笑着说:“这话极有道理,东吴应该被灭掉。我愿带领一军去帮助曹休。”

  突然班中一人说:“东吴人的话,反复无常,不可深信。周鲂智谋高超,必不肯投降,这只是诱敌深入的诡计。”

  大家一看,原来是建威将军贾逵。

  司马懿笑着说:“这话也不可不听,机会也不可错失。”

  魏主说:“仲达可以和贾逵一起去帮助曹休。”

  于是二人领命离去。

  曹休带领大军直接攻取皖城,贾逵带领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直接攻取阳城,直向东关;

  司马懿带领本部军队直接攻取江陵。

  吴国国君孙权在东关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

  “刚刚得到消息,魏国的曹休想要偷袭我们。幸好我们有周鲂这个卧底,他已经设下了七个圈套,等着魏军上钩。大家有什么好主意吗?”

  顾雍立刻提议:“这个任务只有陆逊能完成。”

  孙权大喜过望,立刻找到陆逊,封他为大将军,让他统领大军。

  陆逊感激不已,推荐了朱桓和全琮作为左右手。

  于是,他们带着庞大的军队,分三路出发。

  朱桓提出了一个计划:“曹休这个人,容易相信别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付他。如果他失败了,肯定会选择两条小路逃跑。我和全琮可以分别埋伏在这两条路上,等他自投罗网。”

  陆逊却笑着说:“这个主意不错,但我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朱桓有些不满地退了下去。

  陆逊则安排诸葛瑾等人守江陵,准备迎接司马懿的挑战。

  各路兵马都已经准备好了。

  却说曹休带着大军来到皖城,周鲂热情迎接。

  曹休好奇地问:“听说你写了封信,列举了七条理由,非常有道理。我向天子奏闻后,决定三路进发。

  如果能得到江东之地,你的功劳可不小。有人说你多谋善断,但我担心你言过其实。我相信你绝不会欺骗我。”

  周鲂突然大哭起来,拔出剑要自杀。

  曹休急忙拦住他,周鲂哭诉道:

  “我列举的七条理由,都是真心实意的。现在却有人怀疑我,一定是吴国的反间之计。如果我听信他们的话,我必死无疑。我的忠心只有天知道!”

  说完又要去自杀。

  曹休大惊失色,慌忙抱住他说:

  “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你何必如此认真呢?”

  周鲂用剑割下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

  “我用忠心待你,你却拿我开玩笑。这头发是我父母给的,我现在割下来表示我的诚意。”

  曹休深受感动,设宴款待他。宴会结束后,周鲂告辞离去。

  这时建威将军贾逵来了,曹休问他来干什么。

  贾逵说:“我估计东吴的军队都驻扎在皖城。都督不可轻敌冒进,等我两面夹击,贼兵必定溃败。”

  曹休生气地说:“你是想抢我的功劳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