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藕香情深暖李庄(1 / 2)
在苏北的李庄,有一种食品,它叫做藕粉圆子。这圆子,就像李庄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故事。每当浩然回想起家乡,那藕粉圆子的味道总会在他心头萦绕,那是一种独特的香甜,一种深深的乡愁。
南口市的然然集团总裁李浩然,他是李庄的骄傲。他走出了这片土地,在外面的世界里闯出了一片天地。然而,他的心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熟悉的土地,他始终记得那个小小的村庄,记得那里的藕粉圆子。
这次,村长李小军给他打来了电话,邀请他回乡参加中国非遗项目的推介会。浩然停顿片刻,然后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这是他对家乡的一份责任,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浩然坐在豪华车里,车窗外是一闪而过的田野和村庄,他的目光穿透了玻璃,似乎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他想象着家乡的变化,想象着那熟悉的藕粉圆子的味道。他的心情有些激动,也有些感慨。
车停了,浩然一行人走进了李庄非遗食品推介会的会场。会场里人头攒动,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热情。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都在为家乡的非遗项目而努力。
在李小军书记的引领下,浩然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村委会的站台。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庞,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李庄的父老乡亲们!" 浩然深吸一口气,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大家好!" 尽管音量并不大,但这句话仿佛具有某种魔力一般,瞬间让原本喧闹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紧接着,他继续说道:"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李庄的一份子,想和大家聊聊咱们李庄藕粉圆子背后那段源远流长的历史。"
台下的人群中,有浩杰、婉儿、小明、张盈盈、董安娜,还有许多善良淳朴的村民,当然还有一群中国非遗项目评审会的评委们。此刻,他们全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浩然的讲述,被他口中所描绘的故事深深吸引。
"古时候的李庄,勤劳智慧的先辈们亲自在河塘里种下一株株莲藕。每逢收获的季节,他们便会将这些新鲜的莲藕加工成细腻的藕粉。然后,各家各户都会把藕粉搓揉成圆润可爱的小圆子,并搭配上我们李庄独有的秘制调料。那种独特的味道,简直就是味觉世界中的一大绝品!" 说到动情处,浩然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故乡美食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
婉儿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小明的嘴巴微张,似乎已经尝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仿佛随着浩然的话语,回到了那个简单而又美好的时代。
浩然继续说:“藕粉圆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承载着我们李庄人的记忆和情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符号。”
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浩然的话语触动了每个人的心。他不仅是在讲述一种食物,更是在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一个关于传承和希望的故事。
浩杰和李小明、郑婉儿、张盈盈围在李大年的身边,看着他制作藕粉圆子的全过程。李大年的手粗糙而有力,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熟练和自信。
“你们看,李大叔从选材、磨粉、搅拌、搓揉到蒸煮,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情感。”浩然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非遗项目评委们细心地听着他的讲解,一边品尝着美味。
李大年选的藕肥大而白嫩,他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藕身,仿佛在和老朋友打招呼。然后,他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将藕切成片,每一片都薄如蝉翼,晶莹剔透。
接着,李大年将藕片放入石磨中,随着石磨的转动,藕片慢慢变成了细腻的藕粉。他不时地往石磨眼里添水,藕粉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浆液。
李大年将藕浆倒入大盆中,加入一些调料,开始搅拌。他的手臂有力地搅动着,藕浆在他的搅拌下变得越来越稠,越来越有弹性。
然后,李大年开始搓揉,他的手法熟练而细腻,每一个圆子都搓得圆润而均匀。他的动作很慢,仿佛在进行一场仪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
最后,李大年将搓好的一堆藕粉圆子放入大碗中,放入少许的水,再放入蒸笼中,大火蒸煮。蒸汽在蒸笼中升腾,藕粉圆子在蒸汽的包围下慢慢变得晶莹剔透,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评委们品尝着刚出锅的藕粉圆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们赞不绝口,连连点头,显然被这传统手艺所折服。
浩然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递。
浩杰和李小明、郑婉儿、张盈盈站在一旁,眼睛紧紧地盯着李大年的每一个动作。他们被那双粗糙却灵巧的手深深吸引,被那传统手艺的魅力所打动。他们知道,这一幕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记忆,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浩然的秘书董安娜在一旁忙碌着,只见她有条不紊地架起了摄像设备,并将镜头精准地对准了李大年以及那些正在制作中的藕粉圆子。她动作娴熟且轻盈,巧妙地调整着拍摄角度,力求让每个细节都能够完美呈现在镜头之中。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此刻,我们正身处在李庄非遗食品推介会的活动现场,而我即将要为大家实时呈现的,则是李大年师傅亲手制作藕粉圆子的全过程。" 董安娜清脆悦耳的嗓音,借助着手中的麦克风,清晰地传递至会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传进了每一位正在收看直播的观众耳畔。
透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李大年师傅的双手沉稳有力,其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皆蕴含着他多年沉淀下来的深厚功底与对这门技艺的满心敬畏之情。观众们仅仅只是通过眼前的屏幕,似乎就已经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坚定执着以及深沉热爱。
"瞧啊,这便是咱们的藕粉圆子!它可绝不仅仅只是一道简单的吃食而已哦,它更代表着我们李庄独特的地域文化呢。" 就在这时,浩然那充满激情的解说声响彻在整个直播间内。他详细地向广大观众讲述着藕粉圆子背后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直播的评论区开始活跃起来,观众们纷纷留言,表达对这门传统手艺的赞美和对李庄文化的好奇。有的人表示要亲自来李庄体验,有的人则询问如何能够学习制作藕粉圆子。
随着直播的进行,藕粉圆子的香气似乎透过屏幕飘散开来,勾起了无数人的食欲和乡愁。而对浩杰、李小明、郑婉儿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直播,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对家乡文化深刻理解的机会。
张盈盈显然对藕粉圆子兴趣盛浓,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喜爱。她又从李大年那儿盛了满满一碗,小心翼翼地端着,生怕那晶莹剔透的圆子从碗里滑落。
“这藕粉圆子,真是好看又好吃。”张盈盈边吃边赞叹,她的表情中满是满足和幸福,她还使劲往李小明嘴中塞进一粒。
推介会继续进行,村民们热情高涨,他们带来了自家制作的藕粉圆子,还有各种李庄的传统美食。会场里弥漫着各种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浩然用他的方式支持着家乡的非遗项目,他不仅在台上讲解藕粉圆子的历史,还亲自参与到推介会的组织工作中。他的身影在会场中忙碌着,时而与评委交流,时而向观众介绍,时而帮助村民布置展台。
“浩然,你累不累呀?”郑婉儿走到浩然身边,关切地问。
浩然笑着摇了摇头,“不累,为了家乡,这点累算什么。”
郑婉儿的眼中充满了敬佩和爱意,她知道,浩然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推介会上,村民们的笑声和交谈声此起彼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和对家乡的热爱。孩子们在会场中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给推介会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夜幕降临,推介会也渐渐接近尾声。村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他们带走了美好的回忆,也带走了对非遗项目的期待和希望。
浩然站在会场中央,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今天的推介会只是一个开始,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传承,非遗项目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夜晚降临,李庄村的村委会门口灯火通明,李小军书记在门口搭起了十多张餐桌,他要感谢浩然的支持,感谢他为李庄非遗项目评审会所做的一切。
“浩然小弟,你是我们李庄的骄傲啊。”小军书记边说边给浩然让座,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和感激。
婉儿、浩杰、李小明、张盈盈愉快地落座,他们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微笑。董安娜也被邀请一并入席,她微笑着点头,感谢小军书记的邀请。
大家一起品尝着家乡的美食,桌上摆满了藕粉圆子、李庄特色的卤菜、新鲜的时令蔬菜,还有那香气扑鼻的家酿米酒。
“这次非遗项目评审会很成功,这也是我的骄傲啊!”浩然说,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谦虚和满足。
小军书记举杯,“来,让我们为浩然,为我们的非遗项目,为我们的李庄干杯!”
大家纷纷举杯,杯中的米酒在灯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就像他们心中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笑声和交谈声此起彼伏。他们谈论着评审会上的趣事,谈论着李庄的变化,谈论着非遗项目的未来。
“浩然,你小学同学李子恒还记得不?”小军书记轻声问浩然。
“我的同桌李子恒啊,记得记得。”
“他因为当年生意失败,投河自尽,结果被我们救下,但他却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人,他的爱人后来又离开了他,留下了一个儿子,过得很是艰难啊!”小军书记私下低声告诉浩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