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对进(下)(1 / 2)

加入书签

王弥溃入河北后,并未能彻底摆脱追击。

  初九下午,邵慎便带着步骑二千余人渡河,一路疾追。

  王弥慌不择路,竟然奔颠軨坂而去,途遇卫氏家兵,又仓皇回奔。

  枯黄的草地之上,箭矢破空,呼喝不断。

  沙涧水畔,仅剩最后数骑的王弥在过木桥之时,不慎坠入河中。因其曾力战追兵,身上穿着盔甲,落入水中之后便再没浮起来。

  曾纵横河南、河北十余年的王飞豹,就此落幕。

  王屋山中,以黑矟军为主力的晋军蜂拥入内,匈奴俘虏则统一迁往河南,打散安置。

  俟伏侯以本部羯人步骑为先锋,费了两三日时光,击破石生、赵鹿残余兵马,斩首数千。

  赵鹿在攻含口时就已中箭负伤,一日后便已不治身亡。

  石生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也有传言俟伏侯以石生为羯人故,担心刘夫人求情得免,反过来染指羯部兵权,故杀之。

  总之,轵关、陕城之战结束后,匈奴折损三员将领,南线门户洞开,已无回天之力。

  消息很快传到了平阳,彼时已是十一月十二日,天空降下了漫天大雪,昭示着隆冬寒岁的到来。

  刘聪正在与朝臣们谈论吕梁山中的战事。

  “前天赤洪岭来报,邵贼遣将夜袭营垒,破之。吾儿不慎被擒,禁军残兵千人退至左国城。”刘聪叹了口气,道:“战至此时,诸营士气低落,朕也不能安坐平阳了,非得亲征不可。”

  似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只有少许几个朝臣面现犹豫,似要出言谏止,绝大部分人面色平静,因为这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开国一二代的君主就想安坐宫中,驱使文臣武将为他安抚地方、提兵厮杀,像话吗?

  平时就罢了,出了事,不该君主顶上?

  春秋以来,国君就有义务领兵出战,此乃传统。

  很多人似乎都忘了,国君首先是军事贵族,然后才是其他身份。

  匈奴起于草原,残留风气众多,关键时刻,国君是一定要领兵出战的。

  不然的话,你就是软弱,没有担当,不配为君,下克上就在眼前。

  “陛下欲征何处?北耶?南耶?”司空朱纪拜了一拜,问道。

  “朱卿以为如何?”刘聪看向他,问道。

  朱纪抬起头,发现刘聪的双眼布满血丝,面容黯淡无光,心下一叹,道:“陛下,时至今日,臣以为非亲征不可,否则无法鼓舞士气。北境虽落于下风,仍可勉力抵挡。河东则一团糜烂,弘农王弥又败,蒲洪一矢未放,西归湖城。此间局势,可比西河危险多了。臣以为,或可南下河东击贼,待扫平这一路,再回师北上,仍然来得及。”

  刘聪眼中燃起名为希望的东西,只见他快走两步到朱纪面前,问道:“朱卿觉得先定河东,再北上御贼乃上策?”

  朱纪点了点头,道:“陛下,河东乱贼多为坞堡丁壮、士族僮仆罢了,挡不得禁兵一击。平阳四周,亦有国人部落,可悉发十二岁以上丁壮,以堂皇之势压过去,尽快扑灭乱贼,再回身御敌,为时未晚。”

  刘聪身体放松了下来。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已经做出决定了。同时心中欣慰,关键时刻,曾经一度沉湎于酒色的天子还是能豁的出去,不是龟缩于都城之内,而是为了这个天下,身先士卒,领军出征。

  这才是天子该有的模样!

  “陛下。”老臣范隆轻咳了下,道:“值此之际,臣以为人心就是一切。陛下所至之处,民情稍安,将士奋勇,或可稍稍扭转颓势。河东之地,定仍有心向朝廷之人,只不过囿于形势,迫于敌兵,不得不屈身隐忍罢了。王师一至,此辈定然率军来投,则未必没有平定河东的希望。”

  刘聪看了范隆一眼,再度点头。

  他仍记得当年范隆南下招降邵勋之事。

  父亲是真的欣赏这个人,想要他北上来投,甚至打算把妹妹嫁给他,以为国之柱石。

  “陛下。”江都王刘延年出声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嫌兵力不足,臣将兵马从关中唤来,为陛下厮杀。”

  刘延年是宗室耆老,刘渊之兄。

  刘渊成事后,曾在太原境内筑大干城(位于今文水县西南十里),供其居住。

  这一方面是以宗室镇外藩,拱卫刘氏江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南面包围晋阳,压缩刘琨的活动范围,令其困守孤城。

  只不过,从三年前开始,刘延年的部落就陆陆续续从大干城撤走了,迁移至关西定居。

  一开始在安定郡,后来刘聪觉得那地方太苦了,于是让他们搬到长安附近,划拨了水草丰美的上好田地,供其耕牧。

  部落目前由刘延年的儿子们领着,他本人则入朝为官,身居太宰之职。

  此刻听到刘延年的话,刘聪颇为感动。

  关键时刻,还是宗室可靠,还是屠各氏可靠啊。

  但他拒绝了。

  “太宰美意,朕已心领。”刘聪看着他,摇头道:“长安去此甚远,缓不济急。朕自引禁兵六千,发诸部军万余、丁壮万余,南下戢乱。若战而胜之,则尚有挽回之处,若不胜,卿等早作打算吧。”

  众人闻言叹息。

  打算?还能有什么打算?若天子亲征都败了,大伙还有什么抵抗下去的勇气?不如麻利点收拾家当,渡河西去,投靠太子。

  听闻太子将兵三万,屯于河西,随时能东进支援,或许这便是唯一的希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