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八方云集(1 / 2)
在勾践派使者将消息传达到宁城之前,十数支小型使团就已经从会稽城出发朝着各国的国都进发。
华辰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一直有些疑惑:越国就这么确定庆忌会同意由列国统治者介入吗?另外允常和勾践就对自己这么自信,坚信列国会站在他们那边?
事实上这个决定是允常和会稽城的大臣们商议得出的,勾践也只是在近日得到了消息罢了。
若是放在从前,勾践是不会同意越国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件事的,但是在接连损失了手中两支“尖刀”之后,让他不得不接受了父亲的做法,笔记自己没有解决好,有什么理由来妨碍别人解决?
勾践心中不愿接受允常的做法是因为他不想看到越国的内政外交之中出现别国尤其是齐、晋这样的强国的影子,毕竟现在的越国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旦被别国影响地太深,很容易重蹈鲁国的覆辙。
虽然不知道鲁君姬衍为何会在国都之中栽倒在华辰的手中,但是勾践的猜测就是姬衍过于依赖华辰、依赖吴国,被吴国渗入太深,才导致地败亡。
勾践作为允常在众多王子中最为看重的一个,自然有自己的长处,但是在那个看似老糊涂了的父王面前,还是有所差距的。
勾践的想法允常自然也是想到的,再说一众文臣武将汇聚养居殿也不是喝酒聊天的。
就允常而言,他明白“引狼入室终受其害”的道理,所以他只是以越王之名邀列国派使臣来吴越边境,作为监督方也作为协调方来处理这场突如其来的国土之争,美其名曰“合列国之意,维护地区安定和谐。”
其实允常这份亲笔书写初稿的而后誊抄十数份的国书中包含了很多学问。首先,国书中没有提及一字一句偏向于越国的意思,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强国借此控制或者说是影响越国的可能。
其次,允常以置身事外的口吻阐述了这场边境之争,通俗点说就是:你们不是都不满意吴国之前在鲁国干的那一票却又不愿第一个提出质疑吗?好,现在机会来了,所有国家可以一同参与到这场由吴国引发的国土争端之中来。
通过这种似阐述似鼓动的口吻,允常便是在无形中又为天平上越国的一方增加了筹码,毕竟他鼓动列国参与的初衷就是给它们一个光明正大的“制裁”吴国的机会。
虽然从会稽城派出的“邮递员”都是能日行数百里的存在,但是架不住路途实在是有些遥远。
再者说无论哪国,就算是同意介入此事,也一定会在国内商议一番,否则派出使者却不知道自己国君的意志那多尴尬?所以,时光仿佛一下子宁静了下来,而且这一宁静就是好久。
越王有越王的算盘,吴王也有吴王的打算。
在少正倥将消息传回到姑苏之后,庆忌的回信很快也到达了宁城。
对于越国的举动,庆忌在和司徒、司寇等老臣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接受这场“世纪裁决”。
华辰早就想到庆忌会同意这种处理方法,毕竟在传消息回姑苏的时候,华辰就要少正倥坦白地告诉庆忌,现在他在这边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所以与其耗着,不如顺着越国的脚步走下去看看。
而除了没有别的解决方法这一“硬伤”之外,就某些方面的“国”际关系,华辰和庆忌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虽说诸多中立国可能会因为之前华辰在鲁国的举动而倾向于越国,但是庆忌和华辰兄弟俩也不是吃素的好不好?
转眼之间,一个月的时间又是悄然而逝,这段时间在宁城和桂城中间,数万的将皆是按兵不动。颇有一种“猥琐发育,别浪”的既视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