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不走了(2 / 2)

加入书签

<p>“长官,那个张辽这问问,那问问,问个不停,问的我自己都回答不上来了。而且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就好像,就好像是有见过什么世面一样。”中尉副官这样说到。</p>

<p>“呵呵,说的好像你是哪个大户人家一样,你见过什么世面?”裴元绍好奇的问道。</p>

<p>“不,不是,长官,他这样问下去,把咱们的机密都问出来怎么办?”副官这样问道。</p>

<p>“你小子无法解释了。就找这个借口,你还是军校毕业出来的。我看你们,肯定没有在军校好好的学习,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是不是?”裴元绍这样说到。</p>

<p>“这,没有长官,只是,  那个家伙,问题太多了。”副官这样说到。</p>

<p>张辽的确很好奇,他在并州期间,也见过火器,但是那是一种火绳样式的。而共和军手中的是燧发式。使用的方式更加的迅捷,这直接导致他们的战术不同,比如,火绳式操作极为的麻烦,他们配备一定的长枪手。这就导致他们的战术配合就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张辽对此也是积极的研究,而且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收集起来一套不是很详细,甚至是有一些业余的步兵操典。</p>

<p>但在共和军当中,他看到的是燧发式,这种火器的射速,威力,以及战术特点更加的迅捷,灵活。甚至是,他们还有刺刀。这样的话,他们的战术变化就非常的大。火炮也不同,更加的轻便一些。张辽自然而然的就好奇,所以,很多情况下,他不断的进行各种各样的询问,问题看起来十分的古怪,但却是张良对火器使用的一种新的研究。</p>

<p>但周边的军官大部分把这种问题看成是神经质问题,因为很多问题,通过步兵训练操典,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但这对张辽来说,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的地方了。比如,在一名中士的带领下,大约十二名士兵就可以形成两个基本的战斗群,而三个人基本上形成一个基本的小的战斗单位,他们竟然可以自行展开迂回包抄,甚至是主动进攻的任务,这太惊人了。因为这样的战术,官军低级军官都不敢这样做,但在共和军当中,中士只是士官当中的一种,而他们还不是军官,士官都有了积极进攻的主动精神,这大大的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这让他们感觉前所未有的不一样。所以,张辽询问的就更多了。他想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带动基层官兵进行一种战术上的升级,或者是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能够让士兵有这样的一种积极作战的精神,他想知道,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一种状况的发生,这也就直接导致张辽的问题非常的多。多到了很多人躲着他。</p>

<p>“长官,这样问下去,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事情,还是把他送到后方去吧。那小子不是对军校感兴趣吧。我看送到军校,他就不好好的问了。”中尉这样说到。</p>

<p>“你到时很是很省事。”裴元绍这样说到。</p>

<p>“长官,咱们可是在打仗,这打仗的事情,咱们谁也不知道,带着这小子。我觉得,还不如一个战俘了。”对方这样说到。</p>

<p>“好了。我知道了。咱们打一仗,然后带着战俘送到后方去。”裴元绍不耐烦的说到。</p>

<p>而张辽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共和军也是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比如,他们袭击了几个匈奴人的据点,同时,他们还打出了一些经典的战术,比如,围点打援。</p>

<p>这里的地形极大的限制匈奴骑兵的机动性,多山。</p>

<p>张辽也看到了共和军的经典战术,围点打援,利用山地造成的限制,共和军竟然敢大胆的攻击对方的据点,主要是有因为他们火器上的优势,特别是火炮,同时,他们在包围对方的时候,能够积极的打击对方移动当中的兵力,特别是增援部队,他们总是在要点上对对方下手。这样的战术很难破除,因为共和军攻击的要点都是要害,如果他们不救援的话,就会被吃掉一部分的兵力,但如果救援的话,他们就会损失机动兵力,总之,共和军在这方面表现的极为的老道,看来他们的战术已经不止一次这样干了。这也是张辽最感兴趣的地方,因为这样一个简单,实用的战术,给匈奴人制造了太多太多的麻烦。匈奴骑兵的快速机动打击的优势完全被共和军带入到了他们的节奏当中,这是一个奇迹,所以,张辽决定不走了。他想要解开这样的秘密,把这样的是事情彻底的解决掉。</p>

<p></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