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咖啡屋惊变(1 / 2)

加入书签

除了内地音乐市场复苏的缘故以外,今年上半年没有什么强力的竞争对手,也是桃木专辑大卖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来看一下2002年6月到7月有哪些流行乐专辑发行。

6月1日,林依轮专辑《夜来烧》。6月21日,张信哲专辑《从开始到现在》。6月24日,刘若英专辑《Love  And  The  City》。7月9日,沙宝亮专辑《爱上一条鱼》。7月18日,周董专辑《八度空间》。

其它的小明星,就不一一枚举。这里面影响力和销量最高的应该是周董,但周董的《八度空间》要到7月18日,发行出来后,打入内地市场还得过一段时间。

其次就是张信哲和刘若英。

但在2002年,在没有那么多媒体铺天盖地造势的情况下,他们的成绩没有超过《最初的梦想》,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在登上央视,受到全国无数新闻媒体报道后,张子琦借着这股东风,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地登上了当红一线明星的水准,成为那一年名气最大的歌星。风头一时无两,也是明年华语乐坛各种音乐奖项最有力的竞争人。

除此之外,文虎、赵月和青春男孩组合的新专辑,也备受关注。通过张子琦这次上央视一举成名,桃木公司名利双收,间接奠定了今年话语乐坛霸主地位,收益蹭蹭上涨。

而在桃木公司因为旗下艺人出色的表现而大出风头的时候,林明却在云河边岸的咖啡厅,与安然共度下午。

林明每天中午2点左右到李奕家,上两个小时课,到4点下课后就与安然来了河边。

暑假以后,他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安然身边。

无论是一起讨论学习,还是青梅竹马的一些呢喃细语,都能让这两个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充满了新鲜感与甜蜜。爱一个人的时候,哪怕彼此之间都不说话,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也都充满了幸福。

这个时候,正是太阳还未落山的时候,如磨盘大小的红日挂在远方,映照着天边的薄云,散发出淡淡的红霞。城市上空飘荡着还未散去的滚滚云彩。

很多年后,在工业环境日益严重的后世夏天,云城很久都没有这样晚霞笼罩的傍晚了。落日方向的半边天火烧云波谲云诡,空气很清新,远处眺望,能看到东北面市郊的翠山,徐来的清风抚过,带给傍晚夏日的一丝清凉的晚风。

云河边上正有一群嬉闹的少年,光着脚丫,在河边嬉戏打闹。远方来自南边的台风余啸正刮过翠湖岸,向着云河拂来。云河的河水依旧波澜不惊地流淌,偶尔被风吹起一丝浪花,也如缓慢的时光,泛不起一丝涟漪。

林明品茗了一口咖啡。

生活本就是平淡无奇的人生叙事,几十年岁月下来,哪里天天都是冒险和刺激的生活。有的时候,平平淡淡地过着,也是人生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至少对于林明来说,与安然愉快地喝下午茶,就过得很美好。

“砰!~”

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突然划破天际,整个咖啡厅小屋都如同地震了一般抖动起来,地面生起无数尘土,烟雾弥漫,小屋直接垮掉。

所有人都被这响声惊住,现场一片慌乱。

林明第一时间护住了安然,将她拉到安全的角落。好在他们处于阳台的位置,并没有受到伤害。

但了几分钟,尘埃落定,现场触目惊心。

“安然,没事吧。”

林明抱住安然,将她死死地搂在怀里。等灰尘过后,他看向咖啡厅小屋,眼中充满了震惊。

一辆运输渣土的货车直接撞向了这里,整个咖啡厅小屋坍塌掉,那货车的半边还露在外面的马路上,头部却撞进了屋子里。咖啡小屋的结构本就是木屋子,运载了几十吨渣土的货车巨大的冲击力撞过去,根本经受不起这股冲力,直接垮掉。尘土飞扬,楼顶的木板和承载二楼的钢筋支架落了一地。万幸的是阳台虽然与小屋连接着,但阳台是由钢筋搭在云河岸边延伸出去的,下面有水泥柱子支撑,比较牢固,而且没有直接受到冲击,就没有被这股力量直接撞散架。

但咖啡小屋,就已经面目全非,完全毁掉。

林明搂着安然缩到了阳台的角落,阳台上还有几名顾客,差点被吓尿,纷纷逃窜到阳台边缘,嗔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一切,不知道是暗自感到幸运,还是在心悸中感到后怕。

“我没事。”

安然被林明死死搂住,感受到他疯狂跳动的心脏,知道林明是在担心自己,缓过神来冷静地说道:“打110和120。”

林明点点头,快速掏出电话。

那边屋子废墟里木板不断掉落,因为大量渣土倾倒进了里面,整个小屋几乎被掩埋。沉寂了几分钟后,那被掩埋的尘土底下,忽然传来微弱的呼救声,里面显然有人被困住。

“大家来帮忙救人。”

林明打完电话,看到这个场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上面的杂物移开。

阳台上的几位也没做看客,而是纷纷过来帮忙。

因为掩埋位置比较浅,只有一层渣土和一些坍塌下来的木板,很容易就能清理掉。所以不一会儿,众人就从被掩埋的地下将人救出来。是咖啡厅的老板,那位从宝岛回来的帅老头,手边还有一个托盘,很有可能在厨房做好了东西后正准备往阳台上走,因此幸运地逃过一劫没有被渣土车直接撞到。但他此时呼吸微弱,身上全是渣土,到处都是擦伤和碰撞伤,头上有个口子,伤口很深,一直在流血,形势非常不妙。

“要赶快送医院,不然很快会流血过多出事的。”林明看着情况危急,四处扫视问道:“谁有车?”

“我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