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戴舟(1 / 2)
一道价值15分的大题,这道题,要是能拿下来,林明成功考上一高的几率,就多了一半。
他目光不断地在题目上思索,很快尝试将第一小题解开。
可是解开第一小题后,林明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仔细又看了一遍,那种感觉一直存在,干扰着他的解题思路。至于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若放在草稿纸上验证,可能会有结果,他的心算能力并不出众。
想不出来,林明又开始运算第一题,最终得出的结论跟之前一样。翻来覆去弄,总归是在浪费时间和耽误后面的解题,他就干脆置之不理,开始解答第二题。
第二题的思路也不难,依照第一问的思路,再将函数图沿X轴向右平移三个单位,设平移后与Y轴交点为C,顶点为P,就能得出结论。
但继续做下去,林明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可又说不上来。
随着第三题的解答越来越深,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大。环顾了四周,他看到周围不少人也陷入这种苦恼里。有些人盯着试卷发呆,有些人不断地做草稿运算,不知道大家都是不是在为最后一道大题发愁。
花了四五分钟,林明终于将第三题写完。
他松了一口气,目光一刻不停地方在了第四问上。最后一道大题难度很大,第一问和第二问一个2分一个3分,第三问则是给4分,最后一问则是6分,看上去分不多。但难度却越来越大,至少到了第四问上,林明就被卡在这里。
他不断地打量着题目,时间也慢慢过去,离考试结束只差15分钟,对于他来说,15分钟的时候就预示着他能不能拿下这6分,从而让自己跨入一高的大门更进一步。但题目越解到这里,他心中的不安就越来越重。直到最后,林明也开始怀疑起自己之前的题目是不是解错了,又回到第一题和第二题,重新开始运算起答案。又花了两分钟时间运算,得出的结论并没有什么问题。他的数学水平提高,并不是5.6月份在学校的那两个月,而是7.8月这两个月的暑假时间里。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在补习班系统地补习了高一拉下的全部课程。还在张邵安、刘赫和安然的帮助下,学会了不少数学上的逻辑思考和解题方式。在大量刷题和张邵安他们的相助下,对于逻辑题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份思考。
利用他学习到的解题方式,林明运算出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结果没有问题后,又皱着眉头看第四问,看了半分钟,目光又回到第三问上,恍然大悟道:“一高的出题老师也太变态了一点吧。”
他这话是不由自主地说出来的,声音虽然小,但在安静的考场里,就像是寂静夜里的鞭炮声一样,炸出了无数认真的学生,纷纷怒视地看着他。
就连监考老师,也慢慢地走过来,用眼神示意他安静。林明连忙给了一个歉意的表情,低下头解题。
还差10分钟就要交卷,留给他的时间可不多了。
如果林明刚开始没有看出来这里面的东西,也就算了。这道大题,15分就只能送出去。但既然看出来了,那这15分该争取还是得争取一下。不过他虽然看出了门道,但能不能解出来,就得看老天爷是否眷顾他了。
除了时间不多以外,这道题也正如他所述的那样,实在有些变态。以林明认知,张邵安和周运凯过来,肯定难不倒他们。但要是刘赫和安然,一个不小心,没准也得栽在这道大题上。因为这道大题,居然是罕见的连环相扣多陷阱题。
所谓的陷阱题大家都知道,是考试当中常用的伎俩,利用正常人面对题目时思考的顺序性方式设下一个个陷阱,就好像变魔术一样,答题人会顺着考题的思路作答,观看魔术师伸出来的右手,右手拿着吸引你注意力的盒子,但其实左手才是魔术的奥秘。这种题型考察的是答题人的逻辑性与思维活跃性,因为在各项考试当中,出现的最多的就是这类题目。思维越死板的人,最容易卡在这种陷阱题里,只有灵活运用头脑,能够跳出思维桎梏的人,才能想出答案来。
而一般的陷阱题都不难,但这道题就连林明自己一开始都没弄明白。直到越做下去,越会觉得哪些地方不对劲。因为按照正常思路,等他做到第四问的时候,他就会发现,按照前面的解题思路,得出的答案根本靠不住脚。
有多靠不住脚?
后面两问都是从一二问的答案从旁协助,才能得出的结果。
但里面会出现一个漏洞,那就是B如果等于0,前面的y1在第一题里解出是2,根据a是常数的定论,若解到第三题,函数就是开口向上,抛物线在y轴上方,到第四题整道题答案就会直接崩掉。
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按照正常的解题思路做到了这里,那么前面全部努力,都将化为乌有,付诸东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