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节末大必折济夭亡新愁旧憾是景帝(1 / 2)

加入书签

第454节末大必折济夭亡景帝是鳌愤龙愁

“嘛嘛!朱见济死了,太后!”时间转眼到景泰四年。日子周而复始地过着没滋没味,孙太后整天就是叫着孙子朱见浚,和侍女在客厅里闲待,听说些无关紧的消息。例如太子被改换后段时间,商辂进升为兵部左侍郎,兼任左春坊大学士。景帝赏赐其南薰里宅邸。塞上肥沃土地全被豪强侵占,商辂请求核实归还给驻军,开封、凤阳各府饥民流浪到济宁、临清一带,被有关官吏驱逐。商辂担心他们闹出事变,请求招集他们开垦京城附近闲置田地,发放他们粮种,使百姓都有归宿。钟同、章纶被投入监狱,商辂尽力挽救未被处死,杨善迎英宗回京后,当时举朝上下均称赞杨善立奇功。景帝以其是非初遣旨,并未重赏扬善。杨善积极地努力,被升迁为左都御史,在景泰的三年,又被加升太子太保。侯齐说徐有贞说的,推翻景帝皇朝的事……孙太后想着此些闲事,看着日出日落过去的一天又一天。孙太后在这天,坐在客厅无事与侍女闲聊着,何青青未经禀报地闯进来,怀恩急地随何后跟进,一脸无奈地看向孙太后。  

“何青青以后,要经禀报,你看给怀公公急的?”孙太后看眼何青青,冲何身后怀恩地笑说。

“嘛!怀公公,小的对不起,有急事,向太后禀报。”何青青回头冲身后的怀恩,一脸歉意地笑说。

“好了!怀公公去吧。”孙太后冲怀恩笑说。

“嗻!”怀恩看眼何,笑着走了。

“你说谁死?”哀家没听清楚,孙太后笑着问。

“嘛!朱见济太子。”何青青肯定地笑说。

“末大必折,济夭亡!”孙太后想着臣传预言应验地说。

“何意?  ”何青青问。

“成语释义: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出处《左传61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朱见济夭折,老天不佐?”孙太后想着说。

“是的!”何青青笑地说。

“你没听错?”孙太后仍问。

“嘛!护卫分两班:留一班在你这里,一班去搜信息。小的与搜信息班去了奉天殿。景帝没早朝,群臣回了去。嘛!徐有贞焦急地从东宫来,要与景帝说立的储事,没找到景帝,站奉天殿石阶东张西望,正碰到小的,与小的说。”何青青兴奋地说。

“你认识徐有贞?”孙太后问。

“徐有贞那次来,小的来你这,在门口走急点,撞了下徐。徐老鼠眼,小矮个儿,问我是谁?小的告诉他。我们就这样,算认识了,在奉天殿门口,他主动说。”何青青笑说。

“你再去东宫。事若是真的,你要探听,景帝反应?”事不会有虚假,徐有贞不敢乱说。孙太后想知道景帝反应。景帝若恢复朱见浚太子位,心情还可以,仍有亲情关爱?孙太后想着说。

“嘛!太后!小的想问起件事?”何青青没走,像有心事般地问。

“你说。”何青青是飞镖护卫,属于官吏的序列,自称不说奴婢而是说小的。婆在世时肯定护卫的自我称呼,孙太后在场知道此事,想此件事地说。

“嘛!景帝换太子,而太子还夭折,小的想起,张太皇太后的话。”何青青想着说。

“啥话?”孙太后问

“嘛!太伯三让、季札三让,是常州精神,‘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嘛!张太皇太后在世时,与宣德帝闲聊,那年说此话题。嘛!小的只听一半,有事走了。嘛!后来,郕王当皇帝,英宗回被软禁。嘛!两位官吏,那天在奉天殿门口,看没别人,小声对话说。嘛!小的去打探消息,正好路身边,也听说‘三让’话。嘛!小的后来问,知道那俩人,在常州供职,是一般官吏。嘛!今天想起,想知详情,太后可知?”何青青想着问。

“常州有两个‘三让’:一是太伯三让,二是季札三让……”孙太后听着就想起:王钰那年去常州赴任县令。孙太后与父亲一起,陪王钰说三让事,知何青青说的例,是想比对着景帝和英宗。孙太后想着说起此事:季札没继承父亲夙愿,一让……,二让……,三让……成为继太伯三让后的,又一经典三让。季札从让国开始,被吴王封于延陵,建立了常州城。常州老城区历史,也从此开始。季札活近100岁,在90岁时还领兵救陈。他将近95岁时,还出使鲁国观周乐。季札然而,却没终了常州,据说墓,是在山东。不过与太伯不同的是:季札三让,是出于礼仪让,而太伯三让,是出于政治利益让。孔子对太伯三让评价,是至尊至;对季札三让,却在《论语》中提:“吴子使札来聘”,可见孔子对吴国的轻视。但对于江南遗民和吴国后裔来说,季札三让的影响力,远大于太伯三让。因太伯三让,距季子三让,有500年之久。因此,季札成为常州,乃至整个吴县文化的道德楷模。

“嘛!景帝学季札、太伯,皇朝会有,如此局面?”景帝当皇帝,为儿挤争太子位事,使何青青,产生轻视的心里,何大概因此才蔑蔑视地说。

“你快去回再聊。”孙太后与何,不想说啥话笑着说。

“嗻!”何应着出了去。

  “报!邝仪和草花,拜见太后!”怀恩进来报。

“啊!二人是稀客,你让进来!”邝仪、草花,有些日没来,孙太后不明白二人来的目的,但仍笑说。

“小的邝仪,拜见太后,太后吉祥!奴婢草花,拜见太后,太后吉祥!”邝仪和草花,一起进来,施礼地说。

“平身!”孙太后笑说。

“谢太后!”二人先后说着,立在孙太后对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