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扬国威(2 / 2)
<p>魏使心中不安,派人前去打听消息,却被拒之门外。楚、燕两国这一反常举动,让魏使多了几分狐疑、猜忌。第二日,魏使又得到了第二个不利于魏国的坏消息…韩国、宋国和赵国已经结成盟国。一旦,魏国进攻赵国,韩、宋两国也会给魏国武力打击。</p>
<p>整理好所得的情报,魏使觉得公孙衍说的话很有道理,他要及早做出改善与赵国的关系。一旦,齐、秦两国与赵国较好,魏国手中的底牌不在浑厚。缺少了底牌,再去与人较好,即使自己带着一百分的诚意,换来的也是对方的冷漠。不如,趁着自己手中尚有底牌,早日与赵较好。</p>
<p>魏国大使,幡然惊醒,对邦交之事,处理相当果断。第三日,便躬身递上友好国书。齐、秦两国大骂魏国不仗义之余,也跟着递上早已备好的国书。随着,秦国最后一个递交国书,这场席卷赵国的暴风雨,总算迎来了安宁祥和。</p>
<p>赵雍面对五国使者递上的国书,起身走出殿外。这几日,他的心情很沉重,也很压郁。赵雍要走出殿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君父,你看见了吗?孩儿,没有损你的威名。”</p>
<p>灵期满,赵雍及赵豹等一干重臣,扶着赵肃侯棺木,自邯郸而出。邯郸百姓,跪立街道两侧,含泪恭送先君灵柩仪仗出城。五国使者,领着吊唁之军,一同送葬。前往寿陵之路,哀歌高奏,纸钱纷飞。赵国境内,被一片白雪覆盖。仿佛间,天地混合一色。</p>
<p>赵国,屡次给五国使者带来震惊。其中,最让他们内心震撼的不是拥有庞大的送葬队伍,以及五国居心叵测的送葬军队。而是,他们眼前呈现出一座宏伟壮阔的陵墓。宽阔的道路,以青石铺街而成。路面两侧,林荫相间。陵墓前,竖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碑上刻写着后世对赵肃侯的赞颂。</p>
<p>祭祀读完吊唁之文,扬声道:“起。”</p>
<p>健壮的赵国男儿,抬着灵柩,步入长长的神道。</p>
<p>祭祀道:“跪。”</p>
<p>“祭” </p>
<p>“落。”</p>
<p>送葬之人,忽闻一声巨大的落石声,震得地动山摇。等到大地恢复平静,众人眼前,呈现出一块巨石,千斤之重,非人力而起。</p>
<p>赵雍向前走了几步,弯下身子,双手捧着一坡土,朝着陵墓探了最后一眼。将手中坡土,含泪撒向墓穴。祭祀,扬声道:“起土,送先君。”</p>
<p>“君上,一路走好。”</p>
<p>公元前335年,赵侯语下令为自己修建陵墓。其人力、财富、规模及气势乃前代君王所不能相比。道家常言,人死,魂不灭。帝王在世之时,会为自己修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陵,其含义即指其高大如山林,也象征着王权的尊严和地位的崇高。因此,帝王死后,会选择带走生前的荣耀及财富。帝王陵寝,以赵肃侯而始。</p>
<p>五国使者徒赵期间,见赵国精锐铠甲一身,枕戈待发。这些时日,过得也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差错。厚葬赵肃侯后,五国使者一同上书,告求回到母国。</p>
<p>赵国虽与五国递交友好国书。可,五国数万人马,徒留赵国,也是不稳定的因素。为了避免不测,赵国方面也就同意了五国使者回国的要求。</p>
<p>五国本想以会葬之名,伺机图赵。谁曾知,这些人,真的成为了送葬之人。对于他们而言,的确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但,对于赵肃侯语而言。死后,能够有如此庞大的送葬队伍,也不枉昔日的一世英明。</p>
<p>也许,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仰慕方式。赵肃侯语,泉下有知,定会发出一番不凡的感慨。</p>
<p>随着五国使者领着吊唁大军离开赵境,困扰着邯郸城数日的浓雾烟雨,终于渐渐散去。正如赵肃侯语死亡的噩耗,给臣民带来的恐慌,也正从赵国慢慢褪去。笼罩在邯郸上空的阴霾,也随着大风飞舞而去。而,年少的赵雍,在面对困局,所做出的努力和表现,又给赵国带来了新的希望。</p>
<p>赵雍站在龙台高阁,迎风而立,心中激情澎湃,道:“扬我赵国国威,振我赵氏雄风。”</p>
<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