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五国相王(1 / 2)

加入书签

<p>公孙衍是聪慧之人,自然晓得合纵关乎重大,不可操之过急。一边端着美酒,自饮自斟。一边静静地等待着赵君的回答。魏赵日后走向,还在于眼前这个少年的决定。</p>

<p>李兑微微思忖,皱眉道:“魏国忽而朝秦,忽而暮齐。今日,魏、赵合纵,明日说不定又是战火蔓延。我国实在不敢恭维魏国朝令夕改的政策。犀首,你能保证,魏赵两国,日后秋毫无犯。”</p>

<p>赵豹也道:“魏国首鼠两端,怎能让人放心。”</p>

<p>“外交之策,随时事而变,不失明智之举。”公孙衍放下酒樽,淡然道:“人啦!不能老是记着过去,还要看到未来。”</p>

<p>赵豹冷声道:“我没有看到魏、赵之间有未来。我也想不出赵国有什么理由,要与魏国合纵,共对诸侯。”</p>

<p>“韩、赵、魏同出晋国,三家好比兄弟。魏、赵相争,也是三晋的家事。”公孙衍道:“今,魏、赵面对共同的敌人。魏、赵就有合作的契机。你们也不想看着三晋的天下,落入他人之手吧!”</p>

<p>三晋虽发生争斗,但也不想天下落入他国之手。无论是齐国,还是秦国,亦或者是楚国,皆不能染指三晋的江山。</p>

<p>面对齐、秦、楚三家逼迫,三晋没有选择,唯有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三晋才有希望,纵横诸侯列国。赵雍也明白合纵的重要性。因此,冒着风险压制百官言论,派司马望族护佑公孙衍等人的周全。</p>

<p>“赵君愿意看着三晋的江山,落入他国之手。”公孙衍朗声道:“魏赵是合,是分。赵君痛快点,给一句话。”</p>

<p>赵雍心脏猛然跳动,扬声道:“犀首言论精辟,寡人实在想不出拒绝合纵的理由。”</p>

<p>赵豹试图阻拦,“君上,请三思。”</p>

<p>李兑也道:“君上,事关赵国国运,合纵一事,还需从长计议。”</p>

<p>“合纵,寡人心意已定。”赵雍,凝视着他们,认真道:“三晋的天下,应该由三晋做主。”</p>

<p>公孙衍起身朝着赵君拜了三拜,双眸神色荡漾,“赵君,我代替三晋的百姓谢谢你。”</p>

<p>赵雍起身回礼,语调稳重道:“但愿魏、赵合纵,止息兵戈。”</p>

<p>魏瑷见赵君答应合纵,朗声道:“愿魏、赵两国,永世修好,再无兵戈。”</p>

<p>公孙衍端起酒樽,面向赵君,盟誓道:“愿魏、赵两国世代交好,再无兵戈。赵君,请。”</p>

<p>赵君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p>

<p>公孙衍见赵酒豪爽,也不甘落后,仰头畅饮。</p>

<p>众人相顾,纵声一笑。</p>

<p>赵君深夜造访魏国官驿,一是为了敲定魏、赵两国合纵之事。二是为了公孙衍送出的大礼而来。如今,合纵事成。公孙衍自然明白赵君为何而来,于是,将赵君请进内室。赵君明白公孙衍是在暗示他,言不传六耳。但赵国的国家大事,离不开赵豹。</p>

<p>赵君携同赵豹一人,进入内室。魏瑷招呼着其他宾客饮酒。</p>

<p>进入内室,赵雍问道:“犀首送的礼物,寡人看到了。寡人,尚有不懂之处,请犀首不吝赐教。”</p>

<p>“魏、赵能够摒弃恩怨,携手合作。实乃赵君之功。”公孙衍回礼道:“赵君若有问,犀首定会作答。赵君,请问吧!”</p>

<p>“好。寡人就喜欢犀首这种爽快之人。”赵雍正色道:“中山不灭,赵国难兴。此八字乃何意。”</p>

<p>公孙衍请赵君移歩向前,走了几步,指着案桌上用泥土堆砌成的堪舆图。</p>

<p>赵雍目视着堪舆图上的高山大河,问道:“犀首,你的内室,怎会有这些东西。”</p>

<p>“唉!说来可怜啊!我穷苦大众一个,不能周游列国,看一看山川大河。”公孙衍苦笑道:“平时没事,我就只能在堪舆图上看看山川河流,解解闷。”</p>

<p>赵豹惊道:“犀首解闷的同时,也在指点江山吧!”</p>

<p>“指点江山谈不上,过过嘴瘾,倒是真的。”公孙衍手中拿着一根木条,指了指道:“赵君请看。”</p>

<p>赵雍凝神,倾听。</p>

<p>“这是邯郸,这是中山国,这是代郡。邯郸若有战事,因中山阻隔,赵国的代郡、上党郡及太原郡的兵马,难以驰援。赵国拥有四郡之地,与中山、齐国争雄,实乃邯郸一郡之地。倘若北疆有危,消息传回邯郸,邯郸传下诏令,此间一来一回,北疆战事,早已结束。故而,赵国的国力,整体并不强大。”</p>

<p>赵雍,点了点头。燕国出兵北疆,就是因为消息不通畅,导致贻误战机,赵国吃了大亏。</p>

<p>公孙衍见赵君听得仔细,又道:“赵国深处四战之地。若能将四郡兵马,及时调配。赵国何惧齐国、中山国。”</p>

<p>赵雍抚摸下颚,问道:“寡人,如何才能及时调遣四郡兵马。”</p>

<p>公孙衍义正言辞道:“只要灭掉中山国,赵国南北疆域,便会畅通无阻。赵国振兴指日可待。”</p>

<p>赵氏先祖也看到了赵国的病疾。但,出兵中山国,收获的成效不大。今,中山坐地数百里,兵甲数十万。中山君有司马稠辅佐,政治清明。又有乐洋后裔相助。中山国何能灭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