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陈卯(1 / 2)

加入书签

苏子陌回到京城之后,便开始大整朝纲,尤其是对贪官污吏这一块,查得十分严格。一时内,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短短两个月,全国各处查处贪官八百余名,没收脏银一百五十余万万两,用现代计数法便是一百五十多亿,相当于二十年的国库收入。

苏子陌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如今的国库充盈,想干什么都有的是钱了。

只不过苏子陌似乎做得有些太过火,如今朝廷上下各位空虚,每日上朝都不过是二十来个大臣,大多都是今年才刚刚上任还来不及贪污的。而宫里的老人,除了还剩礼部尚书公孙白,兵部尚书小白的老爹吴举和吏部尚书赵影的老爹赵羽,其他便是些为人低调做人诚恳名不见经传的。苏子陌每次在朝上看到的人都觉得十分陌生,而且这些人都是大众脸,饶是苏子陌这么好记性的人,也总是分不清张三李四,着实让他很是头疼。

最让太后和苏子陌难以忍受的便是留下的大臣们大多是刚正不阿,不懂阿谀奉承的,更何况现在这种情况,也不敢阿谀奉承。殊不知领导的耳朵里也需要用蜜糖泡着,如今听到的全是刀子,太后和王爷的耳中都已经十分干涸,甚至有点发疼了,心情自然而然,也变得十分烦闷。

再加上这些日子政务繁忙,让苏子陌身心俱疲,每晚都是两眼一闭就睡着了,连句话也没和应璃说上。

苏子陌想想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而且老实说,贪官污吏们大多都是十分有才干的,因为有才,才能在朝中屹立这么久而不倒。很多人没有贪污不是因为他们正气凛然,而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贪污,也没有那个胆量贪污,更是没有那个机会贪污,说白了,其实都是些中庸之辈。

如今有才之人都纷纷下了马,苏子陌发现如今国家的运作似乎很是艰辛。觉得这些下去不是办法,该到时候为祈国添点新鲜血液了。于是发出皇榜,说各地为官清廉者,受百姓爱戴者,均可来朝廷为官。

这张皇榜发出去之后,效果甚微。因为官清廉者,大多不爱荣华富贵,自然也看不上加官进爵。再说,受百姓爱戴者,那百姓自然就更不想让这样的好官离开自己。所以闹闹腾腾一个月下来,也没找到几个好官的。

苏子陌想想,觉得该是自己措词不当,于是换了一种写法。说自己年轻,经验尚浅,很多政务不懂如何处理,而如今大祈需要大臣们相助,才能重振大祈。但是后来想想,觉得还是不太妥当。一是如今祁国还未上轨道,百姓心中本就惶惑,如此一说,怕会更加惶惑,于是想来想去,想了个比较妥当的方法。

次日,皇家发出皇榜:说今年潮州大旱,颗粒无收,瘟疫流行,又逢甘州大水,百姓流离失所。潮、甘两州一南一北,而朝廷兵力不足,只够救一地于水火,该如何取舍。

皇榜发出去不久,果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部分的官员也在“如何取舍”这块做得十分纠结,他们揣测着漱清王的意思,觉得按漱清王的本意,想救潮州的愿望多一些。因潮州与苏家本家较近,而苏子陌又一向想成为百姓心中的好王爷,觉得瘟疫比较难救,能救说明漱清王心存仁义,对百姓照顾甚微。当然也有部分说是救甘州的,因甘州比较好救而潮州比较难救,对百姓而言,救好了就是救好了,救不好就是救不好,漱清王大概不想让人觉得他能力不行,故而百官为他找了个台阶,说是救甘州比较妥当。

苏子陌看着这些奏折,眉头锁得如京城的双龙山,连绵不绝。

好在看了两晚上,终于看到了两份如人意的。

一份来自相州知县陈卯,另一份来自硫州知县刘龛。

二人的意思大同小异,都是说,两地都救。

说是潮州虽然大旱,但邻县方家口却是个人人知道的富庶之乡,虽然如今也受了干旱的影响,可是影响不大,而朝廷若是派兵去潮州,最快也得五日,这五日,恐怕得瘟疫之人,会更加的多了。不如就近,让方家口的知县先派兵支援,并将附近县的大夫全都送到潮州去,做到防治结合。至于甘州一带的水患,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百姓对此见怪不怪,每逢大水,必去大岩寺避难。王爷倒是不必很着急,急也急不出个所以然,大多也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当务之急是先送些粮食过去,随后便是说到大水的防治了。说了许多许多,大概意思便是将南之水引到北之地,说白了就是最初的南水北调。但是这个工程十分浩大,若是朝廷来,一层一层审批再计划再拨款,再定工程再派兵,等这个工程完成大概已经十年之后了。所以不妨将民之问题还之于民,让百姓动手来,每个州县发放经费,再请当地百姓修渠,百姓看到有钱挣,定会十分乐意。

苏子陌对能看到这样的官员很是开心,当夜回家之时还哼了只小曲儿,乃是苏子陌一生中唯一一次哼小曲儿,恰被应璃听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